回到上页

 

 

河图洛书的数学规律、哲学智慧和医学对应

 

钱塘散人

 

一、河图洛书的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即为《周易》来源。

又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所以,《易·系辞上》中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当然是虚构的、杜撰的,无非是为了增加其神秘性、神圣性,引起人们重视、促使人们去相信。

但是,河图、洛书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哲学内涵和医学对应却是货真价实的、深奥的、符合天地宇宙基本规律的。

 

 

二、象数和大衍之数

 

我们知道,物理就是关于宇宙自然事物的原理,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了所有自然事物,而且西方科学讲究精确、定量,所以,物理的研究需要以数学作为必不可少的逻辑工具。

也就是说,数学和物理就把整个西方自然科学体系包括了,其它所谓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等不过是人为分出来的学科 —— 天文是关于天上事物的原理,地理是关于地上事物的原理,生物是关于生命物质的原理,化学是关于天上、地下、生命中物质变化的原理。

其实,物理只是事物的表象,数学才是在物理表象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决定因素。所以,如果把“数”的规律研究清楚了,那么弄清“象”的规律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相当于易经的“象数”思想,“象”即事物的表象,古人把它简化为卦象,以方便对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归类分析,“数”即事物表象背后的数量关系,古人用来精确地计算事物的变化规律,在易经占卦中有一套深合数学原理的推演方法。

易经之所以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就是因为它结合了西方科学中的物理和数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了世间万物,而且又是用易经的“大衍之数”来做定量,所以它研究的其实就是整个宇宙基本规律。

 

那么,为什么说结合了物理和“大衍之数”的“象数”就是整个宇宙的基本规律了呢?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物理就是关于自然事物的原理,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宇宙中所有自然事物,这是没有疑问的。需要说明的是:什么是“大衍之数”?为什么“大衍之数”足以涵括宇宙中所有自然事物?

易经所谓“大衍之数”,指的是从 1 10 这十个自然基数,因为 10 以上的数是由基数通过进位制组合而成的,所以,只要弄清楚十个基数的规律,就能弄清楚所有数的规律,所以这十个基数称为“大衍之数”。这里的“衍”有“衍生”的意思,也有人理解为“推演”。

关于“大衍之数”,有三点需要说明:

1)、河图中列出的是从 1 10 这十个自然基数,洛书中列出的是从 1 9 这九个自然基础,到底哪个更符合宇宙基本规律?

从其哲学内涵和医学对应来说,两者各有所指和意义,洛书所体现的是平衡,对应于医学中是阴阳平衡,河图所体现的是生成,对应于医学中是五行生成。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参考 众数和定律 所揭示的数学规律,那么我个人认为洛书更符合宇宙基本规律,因为这个定律表明:所有大于 9 的数最终皆可归于 9 ,即 9 为最大数,任何数发展到 9 就要发生周期性的进变,也就是说,十进制只是我们人为的定义,宇宙中的自然基数其实是9进制的。这符合易经中奇数为阳、9 是阳数最大(易经中称为老阳)、老阳要变少阴的思想。我认为洛书比河图更接近宇宙规律的第二个原因也来自于此:10 这个数已经产生了进位,实际上是一个两位数,而不是自然数中的基数,所以不应该包括在基数的考察范围内。

小于等于 9 的数就不用说了,总共只有九个,其它八个都是从太极数 1 衍生而来,古人分别给予这九个数不同的含义,使它们与自然事物对应起来。古人没有讨论 0 这个特殊的数,但是在哲学思想中有表述:0 是包容万物的最大数,包括太极 1 在内的九个基数都包含在 0 中!

2)、易经系辞中说“大衍之数五十”,为什么大衍之数是五十?而不是四十五或五十五?如果取洛书数从 1 加到 9应该是四十五,如果取河图数从 1 加到 10 则应该是五十五。

这个问题易经系辞中没有说明,因此成了一个悬疑点,两千多年来各注家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也提出了种种猜想和理由,但是没有一种能够让大家都信服。其中有一种说法是: 13579 五个阳数和 246810 五个阴数成五对,其中有五个太极,所以从 1 加到 10 总数五十五需要减去五个太极数则是“大衍之数五十”。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五居“中宫太极”,所以要减去五。

3)、古人在实际占卦时,工具(比如蓍草)用五十以合“大衍之数”,但是演算时只取四十九,“留一不用”以象征太极,因为太极是生化万有的母体,但是它本身居中不动。

 

 

三、动态平衡:洛书的数学规律、哲学内涵和医学对应

 

4   9   2

3   5   7

8   1   6

 

上图是洛书的数字排列方式。原文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洛书中九个自然基数的这种布局有一个特点:横、竖、对角相加的和都是 15 ,而且沿横轴水平翻转、沿纵轴上下翻转、按逆时针、按顺时针旋转 90 180270 度,这个规律都不变,所以这个布局又叫“九宫幻方”。

记得有一次带侄儿去浙江科技馆玩,其中有个游戏就是根据“九宫幻方”原理设计的:按启动键后,电子大屏幕上随机出现 1 9 这九个自然数中的八个,留下一个空格,要求参加游戏者猜出这个空格中应该填写什么数字,使得屏幕上横、竖、斜相加之和都是 15 ?游戏者对着话筒喊出猜出的数字,如果猜对了,有语音提示“恭喜你答对了”,然后重新打乱布局进入下一次猜测。

参加游戏者如果知道洛书的九宫幻方布局原理,这个游戏就很容易了:九个自然基数中剩下没有出现的那个就是空格中应该填写的答案。

洛书的这种布局,体现的是一种平衡,而且这种平衡不是机械不变的,而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平衡,这就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 阴阳平衡的数学哲学依据。

生命机体需要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西医动则切除器官,这是很低级愚蠢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彻底打破造物主设计的天然平衡。

不仅生命机体需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自然界各种事物、人类社会都需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九宫幻方”虽然可以有种种变幻,但是,无论翻转还是旋转,其中有三点是不变的:一是 5 居中不变,二是九个数字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三是每个数字对面的数字不变,两者相加为 10 ,而且奇数对奇数、偶数对偶数,也就是阳对阳、阴对阴。正因为如此,它才不会影响结果,也就是变中有不变,变化的是整体位置,不变的是相对位置,这和数学中的坐标变换是一个道理。

我们想一下:阴阳之间有对立也有消长,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而且也是动态的平衡。

 

 

四、五行布局和方位:河图的哲学内涵和医学对应

 

7

2

 8   3    5    4    9

1

6

 

上面是河图的数字布局。原图中的奇数(阳)用空心小白点表示,偶数(阴)用实心小黑点表示,中间 5 的外面包着数字 10 (两排各五个实心小黑点分列于中间十字排列的五个空心小白点两侧)。

易经思想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所以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而且天地阴阳互相生成,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也就是说,内圈的 12345 为生数,外圈的 678910 为成数。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万物都是从内往外生长。

河图中,先从天一生水,然后天地阴阳互为生成。我们看天降雨生水,地心有热生火,天上有风生木,地下有矿物生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又因为上为天下为地,所以,也叫天南地北。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与方位的对应是: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所以河图中下面 1 为水、上面 2 为火、左面 3 为木、右面 4 为金, 5 为土居中

中医理论中,五行与脏腑的对应是:心属火居上,肾属水居下,肝属木居左,肺属金居右,脾属土居中。自然界中,一般在下的要往上升,在上的要往下降,所以肾水之气需要上升,心火气需要下降,肝木之气往上升发,肺金之气往下肃降,金木水火都生于土,所以土居中央。

周易中,奇数 13579 为阳为天数,偶数 246810 称为阴为地数,除去 510 两个居中之数,我们把阳数 1379 连起来,把阴数 2468 连起来看看,这正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阴阳相互缠绕逆时针旋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