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朝鲜"卫星事件"无疑是这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围绕这一事件的是非曲直,国内外也是众说纷纭。然而,对朝鲜问题说长道短的人,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朝鲜?笔者坦率地说,自己也知之不多,况且也从未踏上过朝鲜国土。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篇研究朝鲜问题的文章,是由苏拉密撰写的《崛起,他的名字叫朝鲜》。文中对朝鲜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以及此次发射卫星的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述,读后不仅深受启发,而且深感惊讶。看来,我们仅仅从媒体上看到的朝鲜,远不是一个真实、全面的朝鲜,苏文所提供的情况如果是可信的,那就很值得我们重新作出认识和判断。

在我们以往的认识中,朝鲜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家,甚至被一层"铁幕"所遮掩,根本谈不上对外开放。然而,苏文中所反映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请看作者的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与苏、中、东欧、经互会的优惠贸易往来,朝鲜提前享受了现代化、国际化带来的繁荣和幸福;朝鲜早在8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农业的初步现代化。1988年,朝鲜的人均外贸额为260.20美元,人均GDP为 1040美元(外贸依赖度为25%,和目前日本的外贸依赖度相同,远低于目前中国的66%)。朝鲜的"人均外贸额",中国直到宣布进入了盛世的2000年才超过,"人均GDP"中国直到2003年才超过;直到现在,代表社会综合发达水平的HDI"人类发展指数",中国还没超过朝鲜。也就是说,直到200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程度,才勉强赶上1988年的朝鲜。现在不是经常说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吗?那么,朝鲜早就是纺织厂啦,前苏联、东欧和经互会成员国的人民,早就披挂着花花绿绿的朝鲜维纶啦。"看了这段文字,对朝鲜的对外开放情况,无疑会有一个新的认知。当然,作者也谈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经互会的解体,朝鲜忽然失去了贸易对象,经济顿时陷入了困境。但凭借"社会机体健康,分配体制公平,还有较丰富的人均自然资源,朝鲜度过了九死一生的危局"。

这些年,在我们的印象中,朝鲜灾荒频繁,粮食紧缺,饿死人的传言满天飞,朝鲜"穷兵黩武"的说法不仅国外盛行,在国内也颇有市场。但苏文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作者写道:"从1995年起,朝鲜进入了自称为"苦行军"的经济调整期,其间的苦难自不必说。当然,也有的夸大其词,说朝鲜饿死了多少人,从20万到最不靠谱的340万各有说法。340万!饿死率达1/7,也就是家家停丧,人人戴孝。那么我们分析一下朝鲜的自然资源配置,就知道朝鲜是最不容易饿死人的,即便连续几年颗粒无收,也很难饿死人。朝鲜历史上虽处于东亚农耕文明范围,但由于朝鲜半岛北部多山多林、缺乏耕地、人口稀少,不属于传统的农业区,而属于半耕半猎。朝鲜人均耕地只有1.1亩,低于中国的人均1.4亩,而且多为坡地,土壤瘠薄,土壤平均厚度仅15-20cm,中国平原的土壤厚度动辄就是几百米、几公里。但朝鲜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人均森林面积约为6.42亩(中国亩),是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4倍多。

朝鲜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份,因此这些森林资源全部处于国民的体能半径内,不像中国因国土面积广阔、人口分布不均而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这就是说,只有当朝鲜人把老林子里的山鸡、松鼠、兔子、狍子、小鹿、野猪全部捕杀完,把里面的蘑菇、松子、榛子甚至把能吃的树皮树根树叶都采集净,才有饿死人的可能。""朝鲜两面环海,东西均为丰饶的海湾,海岸线总长约6000公里,是中国人均海岸线长度的10倍。东部沿海暖寒流交汇,是世界级的重要渔场;西海岸有广阔的滩涂。朝鲜年均降雨量1000-1200mm,和中国的洞庭湖流域相当,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散布,人均内陆水域0.4亩;因此,朝鲜是个水产极为丰富的国家,年均渔产千万吨以上,历史最低的1996年为876万吨。该年人均渔产380公斤,单这么多鱼也不至于让人饿死吧?" "在 90年代之前,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互惠,朝鲜在前苏联化肥、石油、农机的支持下,建成了发达的集约农业。

农业靠占总人口30%的农业人口和12 万台大型农机工作;粮食产量曾一度超过1000万吨成为粮食出口国。在依赖化肥、能源的集约农业崩溃后,粮食产量降低到250-300万吨。300万吨粮食是少了,但辅以丰富的林产、水产,采用配给制,足以保证不会饿死人。更何况近年来粮食产量已恢复到了400-450万吨,离满足全民淀粉需求的480万吨还有距离,但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次导弹危机前,朝鲜会首先单方面终止美国的粮食援助计划了,那就是一句话:不稀罕!先绝了你试图用粮食和我讨价的念。假如你听到‘朝鲜人又在森林里挖植物根茎充饥"的报道,你不要轻易相信,也许人家是在挖野山参;假如你听到‘朝鲜人把狗啃过的骨头用液体浸泡以获取营养成分'的传闻,你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也许人家泡的是虎骨酒。"呵呵,作者的笔融很诙谐,但看到这些,我想读者自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过去,我们对朝鲜能否承受美韩的军事打击,特别是主要使用海空力量的立体打击,抱有很大的担心。波黑塞族不是骁勇善战吗,面对美国和北约40多天的狂轰滥炸,塞族人最终低下了高昂的头,朝鲜也会重蹈覆辙吗?对此,苏文也有独到的看法:"有人说,美国会用飞机和导弹把朝鲜夷为平地,那么我告诉你,朝鲜本来就没有什么地面战略目标,朝鲜有价值的战略目标都在地下,连平壤地铁的深度都128米。你喜欢用上千万美元的导弹,去炸几百美元的民房你就炸好了,地面的庄稼照样长,地下的工厂照样隆隆转。" 反过来说,朝鲜实施军事反击,后果却是对方难以承受的。"特别是汉城,在朝鲜几千门多管火箭炮的覆盖下,理论上只要5分钟,韩国的主要经济体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汉城集中了韩国80%的GDP和70%的人口。" "如果美军直接地面进攻朝鲜,需要增兵40万;现在美国自己的计算机模拟兵演结果出来了,说增兵60万才具备地面进攻朝鲜的能力。我看,60万也是炮灰,因为美军没计算472万群众武装和以村为单位的要塞化防御和山地游击战。说到这472万民兵,我忽然又想起一个问题,比起民主的美国政府动不动就讨论禁枪,甚至把玩具枪都列入非法;被指责为集权专制的朝鲜政府竟然敢给老百姓下发472万支半自动、冲锋枪,不怕造反;朝鲜政府哪来的底气?"

以上这些文字,是否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朝鲜?笔者不敢贸然作出结论,因为自己毕竟没有亲历亲为。但这些情况的确让我对朝鲜刮目相看,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更全面的认识朝鲜。对于这个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国家,无论历史、现实还是未来,我们和他都是难解难分,只不过在相互关系和对朝政策方面,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所变化罢了。说到朝鲜的"世袭制"体制,笔者固然不敢苟同,但那毕竟是人家的内政,是朝鲜人民自己选择的权力。保持中朝关系的长期友好,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既然如此,我们没有理由忽略朝鲜,也需要去更好的认识朝鲜,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