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http://cul.sohu.com/s2012/nanhuaijin/
 
 
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

  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因此反对五四运动,认为其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 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 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

   ◆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但得流传不在多

  出版与教育,我都连起来乱讲一顿。讲出版,著书的人自己要考虑,是否对得起社会?我们看古人留下的书,一辈子的经验,往往只留下一本书。譬如我常说的管子(管仲),比孔子还早的,一个穷读书人出身,到了中年以后,帮助齐桓公称霸,所谓“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古书上只用八个字。“一匡天下”,在当时中国,等于是统治了全国;“九合诸侯”,九次召集“联合国”会议。管仲上面顶一个齐桓公,实际上都是他搞。他一辈子的经验下来,留下来的只有一本书,我们现在看到叫《管子》。今天讲世界的政治哲学、政治的法则,还跳不出他的范围。

  孔子一辈子自己只写了《易经》后面的论文报告,写了两三篇,其它的文章都是与学生们的对话,自己很少写,别人给他作一点记录。在古代,大的学问家留下文章是很慎重的。譬如诸葛亮的一生,不止政治好、军事好,学问也很好,留下来的文章只有几篇,前、后《出师表》,还有几十封的信,他写信都是很简短很漂亮的文章。

  所以古人说,一个人著书出版,“但得流传不在多”。一个著作,可以流传千古,才够得上是著作。假使随便出一本书,哗众取宠很热闹,只有半年的寿命。我报告过,报纸副刊的总编辑我做过,副刊的文章,我们叫“报屁股”的文章,三分钟寿命,看完了就拉倒。有时候一下子搞得名气很大,但这个文章不会流传的。譬如办报写社论的,在一百年当中,那么多报馆,那么多社论文章,出书留传下来的,只有一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