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中美对孩子教育和保护的不同

高娓娓

 刚来美国时,经常有“前辈们”讲一些故事给我们,提醒大家在美国生活要的注意的一些事项,特别是教育问题。

听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今天又谈到这个老话题,把以前听到的,一起放在这里,给已经在美国的,或者正要来美国的家长们,提个醒。美国的这些法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入乡随俗”,不然糊里糊涂触就犯了法。

(纽约布碌仑区大桥,成了著名的婚纱拍摄景点,不少华人结婚拍照也在这里,网上图片)...


比如:一家长在厨房里忙,才几个月的孩子自己爬到门外,被老美邻居看到,认为是虐待孩子,报告警察,结果警察来把孩子带走,送到儿童局,家长被通知接受教育,拿到学习“改造”的证书以后,才能接孩子回家。从此以后,这家父母经常受到监督。

这是轻松的,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华裔父母在国内的时候司空见惯,觉得没什么,可是在美国就有可能父母被取消对孩子的监管权利,还有不小心就犯了法。

如果孩子身上有伤痕,不管是被家长打的,还是不小心摔的碰的,家长都很小心,生怕孩子到学校以后,老师或者同学去报告警察,以为是家长打的。

“黄荆棍下出好人” 这是中国式的教育,而美国被称为“孩子们的天堂”,人们经常说东西文化的不一样,看看不一样在哪些地方。

以前的电影《刮痧》中国的土办法刮痧,在美国人眼里是虐待,今天这个事件的发生,又牵涉到法律问题:

(纽约布碌仑区八大道是纽约继曼哈顿唐人街,皇后区法拉盛以后的第三大华人居住区)


以前,就发生过华裔母亲因打孩子而被捕案件:

这起案件发生在纽约的布碌仑区八大道,第三大华人居住区,涉案的是一名30岁的年轻母亲,大概是5岁的孩子调皮,母亲大动干戈式,拿一根竹竿抽打孩子,打了孩子的手臂、小手、腿和后背,导致孩子多处被打伤而出血。随后有人报警,当场逮捕了母亲,控告她攻击罪和虐待孩子罪。

  类似的华裔父母虐待儿童案件,我们在纽约经常听到,其中大部分是华裔孩子在家中遭到家长打骂而引来市儿童局的介入,其中也有因孩子在家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很好照顾,例如在孩子行为或心理上出现怪异或有不上学问题时,家长拒绝让孩子去看医生接受治疗等引发。

  在中国打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但在美国这是对孩子的惩罚,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件事情的发生提醒华裔家长,到美国后一定要改变观念,学习美国法律和文化,采取法律允许和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切不可打孩子,如此不仅家长触犯了法律,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总结一下,美国虐待儿童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身体虐待(Physical Abuse)。如打屁股,扭耳朵等。或者因照料不周,造成孩子的身体伤害。电影《刮痧》中,说的是这种身体虐待。
其二,性虐待(Sexual Abuse)。比如,触摸身体儿童私处,对儿童“露阴”,要求儿童进行性行为(不管得逞与否),对儿童展示黄色作品,等等。

关于这一点,我以前听说过一个悲剧,密歇根的一个华人家庭,有四个孩子,其中12岁和8岁的女儿为妻子与前夫所生。8岁女儿患有尿道炎,继父为女儿按时上药。在学校上课时,老师拿玩具熊演示,告诉孩子们:私部(private part)不能让人触摸。8岁女儿告诉老师她爸爸上药的事情。校方立即报告警察局和社会福利部。后来社工人员和警方要带走四个孩子,父亲持枪对抗,结果被警察打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其三,忽视。比如:没有给孩子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条件,不为孩子提供应有的医疗、教育,眼睛没有盯牢,结果孩子不小心受伤,等等。

对于“忽视”,家长确实很容易忽视,尤其是华人家长,稍一疏忽就犯法。比如,父母将未满12岁的孩子留在家里看电视,自己去隔壁家搓麻将,在中国这样做貌似没有什么问题吧。但在美国,就是犯法的:12岁以下孩子,不可单独在家,必须有12岁以上的人照看。若有人报警,父母就失去监护权,甚至进监狱。

其四,心理感情虐待(Psychological/Emotional abuse)。比如:逼迫孩子不喜欢做的事,责骂,吓唬、恐吓,过度的惩罚,大人有过错,拿孩子当出气筒,等等。

  这么多案例,都在提醒华裔家长,尤其是新移民家庭,一定要“入乡随俗”,在美国法律准许的范畴内教育孩子。

正如我以前的一位博友说:美国的不全是好东西,但入乡随俗和遵守当地法律是应该的……

经常有人说,美国是孩子的天堂。我到美国十几年,这种感觉也越来越深。美国的物质条件总体来说是优越的。但是,儿童的快乐主要并不是来自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全力保护他们、让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美国孩子的笑容,真的是“比太阳还要光辉”。

-----------------

美国儿童教育十个不通的概念

心路独舞

1、没有班干部,每个人机会均等,荣誉来自坚持和进取。

    丫丫小学的班里没有班长,我们郡的公立小学都没有,不仅是没有班长,也没有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课代表等。我曾经和丫丫的校长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是这样回答的: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欣赏,在这个年龄里保护和培养自信心、正视平等、学会互相尊重是极其重要的,小学的孩子年龄比较小,这种客观的“分等”会滋生优越感、挫败感等他们还不会处理的感情,需要尽量避免才好。一般中国课上课代表的活儿在美国是小孩轮流做,每个学期每个孩子都会有机会。老师也设置了积分制来鼓励孩子们持之以恒,做了好的选择的时候孩子会得正分,包括按时完成作业、午餐不喧哗、吃完全部的蔬菜、课上积极参与等。譬如有一次丫丫看见过道洒了水,便用纸吸干并随手拖了一把椅子挡住让其他孩子绕着走,以防滑倒,老师给了她十个积分,认为她关心他人的精神可嘉。做了坏的选择会得负分,这样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可以根据积分或者选择换取小礼品、和校长共进午餐、做一天学生老师、做一天老师等不同规格的褒奖。

2、校训是拿来做人的,和分数无关

    这是丫丫学校的校训:互相尊重(Respectful)、努力进取(Outstanding)、端正态度(Attitude)、承担责任(Responsible)。对师长的尊重容易养成,而同伴之间的尊重常需要刻意培养,尤其小孩子在一起摩擦是难免的,遇到矛盾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两个孩子面对面地谈开、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的。在进取教育的时候,老师很强调和自己本身的纵向比较,从来不做与其他孩子的横向比较,因为对孩子自尊心和信心的保护是教育的根本,而摧毁了这些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态度是做成一切事情的根本,所谓投入最大的努力、但成败坦然的养成是自小开始熏陶的。负责任的教育中始终坚持的一条是引导孩子“做出好的选择”(make good
choice),面对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选择,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做好的选择是被鼓励的,做出坏的选择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为的是将来多作好的选择,只有作好的选择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行为。

3、孩子的隐私是法律保证的,只有家长书面的许可才能泄露的。

    这个以前在《隐私在美国》里叙述过,孩子的表现和成绩只有孩子本人和家长知道,泄露给第三方包括心理咨询师等都必须有家长的书面同意。美国没有中国式的家长会,每十周(全年上课四十周)会和每一个家长设定一个单独的会面,十到三十分钟。若是有问题的孩子还可以约定学校的咨询师同时在场帮助诊断和解决问题。

4、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自小开始培养并随时间不断强化的。

   到了三年级,孩子都能熟记自己父母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能准确写出自己的全名和家庭地址,知道并演习过火灾、地震的时候该怎么办,短时间自己在家的注意事项等。

5、诚实是最基本的品格,某些场合下撒谎是必须的。

   诚实是自小坚持的教育,但到了三年级,老师开始讲授可以撒谎的场合。举例来说,假如因为某种原因孩子短时间内自己在家(严格讲这是违法的,但迫不得已的时候会有发生),有电话打进来,孩子接了,对方要求家长说话,这时候为安全起见孩子不能暴露自己在家的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撒谎:“我妈妈在冲淋浴,您留个号码,回头让她打回去。”任何情况下安全第一,类似这样的撒谎是可以接受的。

6、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可以说不的。

   学校设立的家庭教育、宗教、野游、社教活动等需要尊重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信仰国家的现实,因此学校举行相关的活动时会给家长发来一个通知,家长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若是不参加的话,学校会安排孩子读书或参加其他活动。

7、某些习惯是拿来尊重的,而不是强行改变的。

   比如美国有20%的左撇子,他们就用左手写字,班里电脑的键盘也有一个是给左撇子用的,还有的小孩子不喜欢用桌子,而喜欢趴在地上写字,只要不伤大局,老师也不强制纠正。

8、尊重是赢得的,而权威是用来挑战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长和老师与学生谈话的时候,总是蹲下来把视线和学生持平,这是心理学上尊重孩子、和孩子最佳交流的角度。还有以前报道的《美国小学是这样奖励学生的》会议中校长始终站立的谦卑,这种平等的表率不仅不会失去权威,相反赢得的是尊重。在美国的学校,当权威的做法受到孩子合理挑战的时候,孩子得到的不会是批评,而是鼓励。不久前老师给孩子们的阅读分组,爱猫的孩子们分一组,爱狗的孩子们一组,问到丫丫的时候她表示拒绝选择,原因是“这种分组不合理,爱狗同样爱猫,选谁对不选的都不公平”,老师没有强迫她选择,反而表扬了她善于思考,并鼓励她出一个对策,最后“爱猫也爱狗”的小组诞生了。

9、特长是拿来爱好的,而不是用来加分的。

   美国小学没有中国那种田径运动会,也没有什么特长班,喜欢运动的话自己上培训班,喜欢乐器的话自己花钱去学,音乐和体育的训练班和夏令营有私人办的比较贵,也有公立学校系统和中学大学为孩子举办的相对便宜。不论学什么凭的都是孩子的兴趣。公立小学自三年级的音乐课开始学生就学习五线谱和一种乐器,演出也是集体参加人人有份,除非你自己不愿意参加。丫丫参加秋季郡里小学组的篮球联赛,各个球员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水平不论怎么样上场的机会都均等,裁判甚至不计双方的比分,在这个年龄重视的是学习篮球,而不是过早“划线”毁掉那些可能后天才露头的天赋球员。再说当初若不是如此,恐怕没有今天的乔丹了也难说。

10、打小报告和背后说坏话是不鼓励的,正面对峙找出解决的方法是从小培养的。

   参见我以前的文章《Tattle-tale(打小报告)or Bad-mouth(说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