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得以入“岐黄”之室,窥中医殿堂的契机,在自己的著述中已经有好几处写到了。这个时候的我其实并不真正地很懂得中医,倒是对气功有比较系统正确的领会,所以治好母亲的病,其中气功反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至于其后的针灸和中草药,反而是边学边做,按图索骥,到后来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领会。开始是先教给她气功,现在才发觉当时这样做算是“歪打正着”了,因为母亲当时的情况,正是长期的情绪郁闷失调导致的胃病,最适宜先用气功调理思想观念并理顺气血。稍后又用针灸的方法调理四肢经络的功能,这也是无意中采用了符合科学的正确方式和顺序。再后来的用中药调节内脏的功能,这时候虽然已经是有意识地考虑到内脏的调节需要用中药,但是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懂得遣方用药,更谈不上经验,而偏偏我又从来都不用成方,都是自己现开的药方。所以,开始一个时期经常会出现母亲服用后效果不好甚至感觉不舒服的情况,到后来才真正入了门。所以,能够治好母亲的病,也算是天意和造化,回想起来感到当时自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即使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母亲当时的疾病是相当棘手和严重的。
我比较得意的两个例子是治好了母亲的严重胃溃疡和妻子的痛经、卵巢囊肿。如果说给母亲治病的时候,我还不是真正地懂得中医,而是用气功针灸之类的方法侥幸取胜,那么,给妻子治病的时候,我已经有相当的把握了,都是在明确的原则指导之下开药方,而且治疗效果也都在预料之中。
----------------------
母亲。腿痛。时间:2005 年 12 月 15 日
炒知母:10 克, 玄 参:15 克,
蒲公英:20 克, 浙贝母:10 克,
女贞子:10 克, 旱莲草:10 克,
生甘草: 8 克, 川牛膝: 8 克,
川
芎: 6 克,
苍 术:
6 克,
五 剂
脉象:1、内:滑实偏数。2、外:偏虚空。
舌象:尚好,偏嫩。
诊断:胃有痰火。肌肉气虚。
治则:滋阴,清热祛痰。
此方服用结果,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用量和组合不太合理,服用到第四副的时候,病人感觉浑身无力,双肩下坠。因知母和浙贝母开泄之力都较强,且病人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用量理应减少三分之一。另外,服用到第四副的时候,病人感觉浑身皮肤发痒厉害,这应该是误用川芎的缘故。
本方应该修改为如下:
炒知母: 8 克, 玄 参:10 克,
蒲公英:15 克, 浙贝母: 8 克,
女贞子:10 克, 旱莲草:10 克,
生甘草:
8 克, 川牛膝:
8 克,
柴
胡: 6 克,
黄 芪:10
克。
病人腰痛四五日,下肢没有麻木感,用手可扪及腰股分界处一节椎骨增大。
脉象:右手脉偏实。左手寸脉特别滑数。
舌象:正常。
方药:
淡竹叶:10 克,淮牛膝:10 克,
黄柏:10 克,苍术:10 克,
川芎:12 克,独活:12 克,
乌药:10 克,三棱:10 克,
川断:10 克,木瓜:10 克,
2006 年 7 月 9 日,复诊。
病人自述晚上腿抽筋(往后侧抽),白天尚好,其他睡眠、胃口、大小便都正常。
舌像:舌像正常,偏嫩。
脉象:左侧沉取正常,中取轻取空虚。右侧沉取正常,中取轻取细弦。
诊断:脏气正常。经气虚空,神经和肌肉缺少营养。
治则:补气补血。
方药:
中药方:
黄芪:30 克,党参:20 克,
熟地:20 克,制首乌:30 克,
当归:10 克,枸杞子:15 克,
陈皮:10 克,山萸肉:20 克,
川芎:10 克,女贞子:15 克,
以上药方抓吃五服。
服用后的反馈:这个药方的方向、原则和作用是正确的。但是,有点偏温,量也偏大。虽然因为营养缺乏导致的小腿抽筋的症状解除了,但是,病人服用后很长时间体内仍然感到有火热,体内各处脉中常有动胀感。病人自己到地里采了
俗称“半朵花”的(是否就是半枝莲?)来服用了三天,热像才解除。所以,
第一、以上药方吃三服正合适,不需要五服;
第二、不要中也应该注意温凉搭配,以使整体不至于偏差。
9
月 13 日,回金华出差,顺便给母亲复诊。
舌像尚好。左手脉象正常(稍稍偏热),右手脉像细、弦、实、偏数,表明气机不畅,偏热。
药方如下:
香附:10 克,木香:10 克,
陈皮:10
克,佛手:10 克,
青皮:
6 克,枳壳: 6 克,
生地:10
克,银花:10 克,
旱莲草:10 克,黄芪:15 克。
以上药方抓吃
4 副。
2007
年 2 月 25 日。
1、自述:失眠,体内热。去年底曾服用韩国人参三次!
2、脉象:脉强劲有力,堵实,偏数。
3、舌像:舌体舌苔无殊,舌质偏嫩。
4、诊断:气实气热。阳气过于健旺,夜不入阴,故而失眠,故而内热。
5、治则:理气(疏热),滋阴(潜阳)。
6、药方:
旱莲草:10 克,女贞子:15 克,
白芍:10 克,丹皮:10 克,
炒枳壳:10 克,陈皮:10 克,
香附:10
克,木香:10 克,
以上药方抓吃 5 服。患者反馈:效果很好,服用后很舒服。
07 年 7 月 22 日。傍晚时候怕站立,立久则脚踝附近浮肿。
1、自述:睡眠好,胃口好,傍晚时候怕站立,立久则脚踝附近浮肿。
2、脉象:沉、迟、实、滑。
3、舌象:前半部分有水汽,后半部分略有黄腻苔,舌质整体偏嫩。
4、诊断:气机沉闷不畅,脏气实经气虚,偏寒。
5、治则:理气活血,补气升阳,略带温里,略带消痰。
6、药方:
黄 芪:30 克,香 附:10 克,
广木香:10 克,乌 药:10 克,
柴 胡:10 克,桂 枝:12 克,
川 芎:12 克,郁 金: 8 克,
制附子: 6 克,巴戟天:10克,
茯 苓:20 克,苍 术:10 克,
浙
贝: 6 克,制半夏: 6 克,
以上药方抓吃 5 服。
-----------
1、舌像:舌质略带紫,舌面略有水汽,略有微黄腻苔。
2、脉象:左手脉内侧沉、滑、数,外侧参数全都正常(有力,偏实)。
右手脉实、偏数、带滑。
3、自述:正好有点感冒,嗓子痛。鼻子不塞,头也不晕。脚踝周围略有浮肿。
4、诊断:内有痰热,气偏实。
5、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开痰,理气、补气养阴。
6、药方:
木 瓜:10 克,薏苡仁:20 克,
丹 皮:10 克,赤 芍:10 克,
蒲公英:20 克,山豆根:10 克,
金银花:20 克,炒知母:10 克,
白菊花:10克,薄 荷: 5克,
青 皮: 8 克,浙 贝:10 克,
女贞子:15
克,五味子:15 克。
以上药方抓吃
5 副。
2007 年 9 月 9 日,复诊。
1、舌像:尚好。
2、脉象:左手正常,稍微偏沉一点。右手脉数,偏实,略带弦滑。
3、自述:上楼后,两腿和膝盖感觉无力。
4、诊断:气机不畅,有热,带痰。
5、治则:理气,清热凉血,略带消痰。补肝肾,壮腰膝。
6、药方:
白菊花: 6 克,柴 胡: 8 克,
金银花:15 克,赤 芍:10 克,
浙 贝: 4 克,丹 皮: 6 克,
炒枳壳: 6 克,青 皮: 6 克,
川续断:10 克,狗 脊:10 克,
淮牛膝:
8 克,制首乌:20 克。
以上药方抓 5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