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王--,女,5岁,2012511日,初诊,在金华乡下家里。

1、脉象:右手尺脉沉微虚偏数,寸脉带弦杂,关脉中等。左手尺脉沉弦细带闪电感,寸脉偏实较搏指,关脉中等。

2、舌象:睡着,舌体看不见。稍稍可见舌质淡嫩。

3、自述:刚出生的时候就发现黄疸指数高,两个月就第一次发生抽搐情况,没抽筋之前眼珠子在眼眶中打转,然后开始抽筋,一天能抽好几次(五六次)。经当地中医治疗无效。西医说婴儿痉挛。在发病之前的那天表现比较兴奋。睡眠、胃口、大小便都正常。在怀孕六七个的时候母亲曾受惊吓。

4、诊断:下元虚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上焦风、痰邪存。肺气不降(金不生水)。

5、治则:补肾阴,补气养阴,滋阴补血(滋水涵木),祛风邪,降(肺)气消痰(清金生水)。平肝熄风。

6、药方: 

太子参:10 克,生山药:20 克,

熟地黄:10 克,枸杞子:10 克,

女贞子:10 克,黑芝麻:20 克,

  风:10 克,石菖蒲: 6 克,

胆南星: 6 克,旋复花: 6 克,

莱菔子:10 克,苦杏仁: 3 克,

白僵蚕: 6 克,远  志: 6 克。

 

以上药方抓 副。 14 味,总量 133 克。

 

66日,复诊。 

1、脉象:左手脉关脉尺脉数促弦细,偏沉,寸脉数促,但是已经畅通不再实滑。右手关脉尺脉弱数,偏沉,寸脉也还好(偏数),但是已经通畅不再实滑。注意:此数非真热。

2、舌象:舌尖有点红,下部淡黄嫩苔。

3、自述:这段时间都是五天发一次,持续时间十五分钟(原来是十分钟),发作的程度比以前稍为重一点。胃口、大小便都正常。睡眠大为改善,以前白天经常昏睡,晚上睡眠不佳。现在白天不再昏睡,晚上睡眠也不错。其它可以。

4、诊断:上焦心肺之痰已经消掉大半,现在以肝肾虚为主(阴虚为主)。

5、治则:补气养阴(肝肾),滋阴清虚热,兼顾消痰,平肝熄风。参考上次药方。

6、药方:在上次药方基础上修改调整。 

太子参:20 克,生山药:30 克,

地骨皮:10 克,生  地:15 克,

枸杞子:15 克,女贞子:15 克,

天竺黄: 6 克,前  胡: 6 克,

石菖蒲: 6 克,莱菔子:10 克,

白僵蚕: 6 克,远  志: 6 克。

 

以上药方抓 副。 12 味,总量 145 克。

 

715日,复诊。 

1、脉象:左手脉细弱促稍搏指略带滑。右手关脉尺脉沉弱促,寸脉还好。

2、舌象:舌体还好,舌质还好,舌边有点红,中部嫩腻苔略厚。

3、自述: 3 号发作一次, 12号晚上发作一次,持续15分钟,割两小时又发一次,比第一次更重,想吐但是又吐不出,隔了三四个小时又发一次,但是很轻。抽的时候肚子里的肠子都在响,浑身肌肉僵直。其它方面正常,睡眠、胃口、大小便都正常。吃了中药以后,周期逐渐拉长了,原来五天发一次,后来七天发一次,再后来九天发一次。以前每个周期发一次,现在每个周期连续发三次(间隔几个小时)。发作完后面的两三天没精神,三天后开始恢复精神。以前双腿发软站不住,现在双腿站起来比较稳固。

4、诊断:阴血虚热,且略挟痰,肺气尚可,肾气虚。

5、治则:适当补气,清虚热,清热凉血,滋阴补血,补肾(阴为主),兼顾祛风痰,平肝熄风。

6、药方: 

太子参:20 克,生甘草:10 克,

地骨皮:10 克,青  蒿:10 克,

  地:15 克,玄  参:15 克,

  草:10 克,山萸肉:15 克,

枸杞子:15 克,女贞子:15 克,

天竺黄:10 克,石菖蒲:10 克,

白僵蚕:10 克,远  志:10 克。

 

以上药方抓 副。 14 味,总量 175 克。

 

814日,复诊。 

1、脉象:左手关脉尺脉沉微虚弱,寸脉稍好。右手关脉尺脉沉微虚偏促几乎不可及。

2、舌象:舌象未看。

3、自述:睡眠、胃口、大小便都正常。这一个月期间发作三次,前两次个间隔九天,每次发作连续发三次(中间隔几个小时),第三次间隔六天,但是只发一次。腿比以前有劲,能站立时间比较长,原来腿发软站一会就要蹲下来。其父提供发作时(后段)的视频,发作时双手捏紧包头,双手掌脚掌变得鲜红(阴虚动风)。

4、诊断:风痰已经基本没有,现在主要是肝肾阴气虚动风(水不涵木)。

5、治则:补气养阴,滋阴补血。适当降气化痰,适当平肝熄风。兼顾脾胃吸收能力。

6、药方:在上次药方基础上,减少祛风痰药物比例,增加滋阴补血补气养阴药物比例。 

太子参:15 克,五味子:15 克,

生山药:50 克,广木香: 6 克,

  地:15 克,枸杞子:15 克,

制首乌:30 克,山萸肉:15 克,

女贞子:15 克,酸枣仁:15 克,

  胡: 6 克,地骨皮:10 克,

石菖蒲: 6 克,勾  藤:10 克。

 

以上药方抓 副。 14 味,总量 220 克。

 

99日,复诊。 

1、脉象:右手尺脉沉弱弦细几乎无及,关脉沉弱弦细,寸脉稍好(基本正常)。左手脉沉弱弦细促,尺脉最甚,关脉次之,寸脉较轻。

2、舌象:舌体还好,舌质鲜红,中部薄嫩微黄白苔。

3、自述:仍然是四五天发一次,持续时间差不多(十分钟左右),但是发作时的症状减轻了很多,不再惊叫,拳头不使劲捏紧(只是有点晃动),发的时候手心不再鲜红,头天晚上发过后次日精神正常(原来头天晚上发过后次日昏睡一整天),但是发作时还能听到内脏的蠕动。原来晚上睡眠不好,白天昏睡,现在白天清醒,晚上睡眠也正常了。胃口,大小便都正常。

4、诊断:下元(肝肾)气阴双虚,阴虚动风,水不涵木。金不生水。

5、治则:补肝肾(气阴双补)(滋水涵木),降肺气(清金生水)。稍稍兼顾其风标,兼顾脾胃。

6、药方:在上次药方基础上修改调整。 

生山药:50 克,五味子:15 克,

  地:20 克,枸杞子:20 克,

制首乌:30 克,酸枣仁:15 克,

山萸肉:15 克,沙苑子:15 克,

女贞子:15 克,天门冬:10 克,

  子: 6 克,莱菔子: 6 克,

地骨皮:15 克,石菖蒲: 6 克,

  藤:10 克。

 

以上药方抓 副。 15 味,总量 24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