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答 C 医生问

钱塘散人

 

C 问:

周老师您好,拜读过您早期的处方,剂量不大,好像看不到方剂书中的经典处方影子,但又有君臣佐使的影子,还有您的脉象记录非常详细,如何用五行去解释,我悟性太低不大看得懂,希望先生指点迷津。


散人:


我从开始学中医时就对症下药自己组方,

从来没有用过成方、经方、验方、秘方。

我们知道,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症下药,这是中医的优势和长处,因为临床中疾病机制千变万化,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用已有的、确定的药方去套用临床疾病,根本无法精确对症,无法解决问题。

我们当然要学习方剂学,也要研究成方、经验方,但是,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在于懂得组方原则,研究成方、经验方的目的在于弄清这些方剂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先人为什么这样组方?而不是现成地套用这些药方,否则永远无法超越前人,中医水平只会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必须要学会自己组方,才能准确对症、药到病除,否则永远别想成为高手、大师。中医界专门有个“经方派”,临床中只会套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药方,如果症状套准了,倒也疗效确切。如果临床出现的症状不在经方描述的范围之内呢?难道这病就不给治了吗?


我读历代医学著作,发现明清以来的医学家,最爱从五行角度解释病机,甚至到了有些“偏执于五行”的地步,实际上,庞大的中医理论体系中,无论是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六经、三焦、卫气营血、津液等都要学会综合运用、灵活取用、方便为用,不能执着于一端。


我早期的处方剂量不大,是因为初学时艺未高、胆未大,经验未足,而且是自学者、无证行医,所以比较谨慎,如果有时需要药量大的患者,只能采取变通的办法:单种药物的用量不超常规,但是作用类似的药物多用几种,遇到这种情况时一个药方中用药的味数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