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为何不是真感冒?

 

钱塘散人

 

 

    这些年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反馈一个问题:吃了中药后出现“感冒”症状。

    注意:这不是真的感冒,而是服药的正常反应,这种情况下不要去吃感冒药!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患者正气(尤其是脾肺之气)虚沉,针对这种情况的治疗原则是提升正气,所以药方中除了补气药物,同时还会按比例加入提气的药物,而且会根据脉象来决定提升哪几脏的气?并因此根据药物归经理论来选择不同的提气药物,比如用升麻提肺气、葛根升脾气、柴胡升肝气、桂枝升心气(也叫助心阳)。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用提气药物为何会出现“感冒”症状呢?

    注意,中药学中并没有专门列出一类提气的药物,这些药物就在解表药中选择,比如前述的葛根、升麻、柴胡、桂枝都是解表药,因为解表药一般都轻清升浮、走上走表,所以同时也有提升气机的作用。既然是解表药,那么服用后就会出现类似“表证(感冒)”的症状,但是这不是真的感冒,而是正气开始恢复升发的表现,这时候千万不要去吃西药治“感冒”,以免正气又被压制下去,同时被正气托举出来的病邪也会被压回体内。一般来说,停药后这些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既然药方中用到了提气的药物,那就说明患者肯定是气机虚沉,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感冒肯定属于虚性感冒,虚性感冒的治疗原则就是提升正气,而这种药方正好有补虚解表治感冒的作用。所以,即使真的感冒了,一般来说吃完中药感冒也就好了。
 

    同样的道理,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在服药过程中出现时,也不要用外部药物帮助。

    一种是咳嗽。这是因为服药过程中正气开始恢复上升、把原本停留在肺部的病邪推出来,所以这时千万不要去吃止咳药!否则又会把即将排出的邪气压回到体内去,那就前功尽弃了。

    另一种是发烧。这是因为体内潜藏着邪气(细菌病毒),原来正气虚免疫系统弱对这些敌人不做出反应,正气恢复后会主动对这些隐藏的敌人做出驱邪反应,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会出现发烧,甚至畏寒和发烧交替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而且有可能反复出现,一旦正气稳定占上风压制了邪气,体温自然恢复正常。

    发烧其实是人体自然的免疫反应,目的是杀灭体内的一些细菌病毒(邪气),因为病毒、细菌(包括其它微生物)一般在正常体温( 37 度)下生存,体温提高一度( 38 度),就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无法生存,相当于被高温杀灭,但是这个时候人体细胞还能正常生存,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低烧。如果升高一度还不能杀灭,体温会继续提高(比如 39 度),如果还不能杀灭,体温会继续提高(比如 40 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烧。

    那么,人体细胞能耐受多高的体温、多长的时间呢?也就是什么情况下不需要管它,什么情况下需要人工干预、用外部药物帮助退烧呢?

    一般来说,38 度以下都不用管它。如果超过 38 度,但是没有超过 39 度,我们可以用物理方法帮助散热降温,比如说以前农村里用凉开水蘸湿毛巾擦身子,现在城里条件好的则用酒精擦身子,酒精能快速挥发带走体表热量。

    如果超过了 39 度,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没能自动下降,说明自身免疫力没能压制住邪气,需要外部援军杀敌,那么可以考虑人工干预、服药退烧,因为高温持续时间长,会超过人体细胞的耐受力,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损伤。

    同样是服药退烧,服西药和中药的作用和机理也有区别,同样是服西药,也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一种是帮助杀灭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大量繁殖的趋势被遏制了,体温自然降下来了,比如常用的抗菌消炎之类药物。另一种是直接调节体温,并不管杀灭细菌病毒,这类药物我不是很清楚。

    中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一些,它属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身体的失衡进行调节,其中可能也有直接杀灭细菌病毒的成分,也可能并不直接杀灭细菌病毒,而是从整体上调节并恢复机体的平衡。

    比如,对于发热病人,中医有时候并不采用清热解毒,气虚所致的发热,中医采用补气扶正的方法,相当于给友军(自身免疫力)呐喊吆喝鼓士气。有人不明白为何发热还要补气?道理就在这里,这就是中医所谓的“甘温除大热”。

    又比如,对于阴虚所致的发热(一般是长期低烧),中医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相当于给友军提供粮食弹药、帮助友军杀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