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西医心电图和脑电图检测可靠吗?

 

钱塘散人

 

西医诊断疾病一般是依靠各种看似很先进的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进行检查,这些检查一般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借助一些物理手段透过身体表面查看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对比常规发现或判断其变化,比如X光透视(俗称拍片)、B超(包括多普勒彩超)、断层扫描(俗称CT)、核磁共振等,其实这四种方法都可称为透视,只不过借助的手段和技术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所得到的都只是组织器官的影像,无法得知其功能状态 ,而人体组织器官真正重要的是动态的功能,所以,我一直认为这种检查在临床上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

二是生化指标检测,主要是借助生物化学方法,通过人体一些成分的样本(比如组织、血液、排泄物等),化验其中微观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但是这种检查会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情志等),因而结果是不稳定的,有些可能只是生理范围内的波动导致的变化,本来是可以自我恢复的,但是西医先人为地定出一个标准值(也叫参考值),两者进行对比,只要超出这个标准值的都认为是病态,而且由于现在数字化检测设备的精确性,有时超出一个单位就被标示为异常(偏高或偏低),但是这对临床诊断有意义吗?这一个单位在投票选举中也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特朗普比希拉里多得一票,那么就是特朗普当总统,但是在医学诊断中,这一个单位实在没有什么意义!也许只是当时做检查的医生放了个屁,把被检查的患者吓了一跳,结果就导致体内物质(标本)改变了。

三是各种功能性检查,比如测肺活量、心电图、脑电图等,心电图、脑电图都是在人体皮肤上贴上电流传感器,通过探测体表生物电的变化来判断内部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我一直认为这类检查可能还算靠谱一些,因为毕竟它获得是的机体实时的动态信息。

 

但是,最近在临床中遇到的一个病案,以无情的事实告诉我:心电图和脑电图的检测方法和结果也未必靠谱!

 

这是最近遇到一个病案,连我自己都觉得效果很神奇!所以特意写这一篇文章做个记录,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学术性问题。

患者是一个 11 岁的小男孩,诊其双手脉皆一阵快一阵慢,属于西医所谓的严重心率不齐!中医对此种脉象的描述为“乍疏乍密”,至于是何种原因和机制,文献中也未见提及。

我给他开了药方,但是让他在吃中药之前先去做个心电图,吃完药后再去做个心电图。事后孩子妈妈邮件反馈吃药前的检查结果为“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至心房下部游走性心律”。

两年前曾经治疗过宁波的一个老头,也是严重的心率不齐,经过两次调理给他治好了(645宁波袁某某--心率严重不齐(严重气滞血瘀)!!! )。当时我让他做心脏多普勒彩超和心功能 24 小时动态监测,并没有做过心电图,所以不知道有“游走性心律”这样的说法。

我知道窦性心律比较常见,问题不大,但是游走性心律未曾听说,所以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率比较麻烦,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晕厥。西医对于其原因、机制和治疗方法也没有详细的说明,只是说心脏起搏点不在一个位置,而是有两个起搏点,而且这两个起搏点引发的心率不同,所以脉搏一阵快一阵慢。

所以,虽然给他开了药,但是我自己也没十分的把握,不知道能否调理?就算能调理,也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第二次回来复诊时,孩子妈妈给我看了吃完中药后心电图复查的结果,仍然是“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至心房下部游走性心律”。果然没有那么好治!这是我有心理准备的,所以也不感到意外。

但是,诊脉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其脉象已经完全恢复均匀!也就是说只开了一次药方(抓了两次共吃了12副),游走性心律就恢复正常了( 901钱某某 -- 少儿严重心率不齐!! )!只剩下心气弱(心脏动力不足)、肾精虚两个常规的问题,看来真是前人所谓“少儿脏腑轻灵,一拨即转”。所以这次我没有给他开汤药,只是开了中成药“麝香保心丸”恢复心动力、单方制首乌补肾填精。

我把这个大好喜讯告诉了孩子妈妈,她和我提起两件事:

一是去做心电图复查时,她和做检查的医生提到孩子在吃中药调理,那个医生很疑惑地说:“这也能用中医调理吗?”

二是去抓药的时候,我的药方中有“制附子 10 克”,药师说这药有毒,小孩子不能用 10 克,所以只给他抓了 9 克。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药方中最关键的药(君药)就是制附子,还好这药师只给我减了 1 克,如果给我减了 5 克以上,那这药方的效果就要打一半折扣了。

但是,既然脉象已经恢复均匀,说明心率已经整齐正常,为什么西医心电图复查仍然是“游走性心律”呢?对此我也非常疑惑。

妻子正在书房,想想她是中科院理学博士,对此也许会有什么高见?就走进书房和她谈起这个问题,但是她也说不出什么有帮助的见解,于是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医诊脉所获得的虽然是五脏六腑全身的信息,但是主要是心脏搏动的状态,其它脏腑的信息是加载在心脏为动力的脉搏上的,脉象速度均匀,对应着心率的均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为什么西医心电图复查仍然是“游走性心律”呢?

很显然!心电图所探测到的并非心脏本身搏动的状态, 即其所探测到的电流实际上并不是大脑发送给心脏指挥其搏动的神经脉冲,而是心脏搏动造成人体生物电的变化,而且只是局部体表即胸部皮肤生物电的变化,因为做心电图是把探测头贴在胸部的几个位置 。

这说明西医做心电图的方法(在胸部皮肤上贴电流传感器)未必有效,其探测到的只是外周皮肤的生物电,而不是大脑自身输送到心脏的神经脉冲。

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很严肃很重大的学术性问题:西医心电图的检测方法真的有效吗?可靠吗?

不仅心电图如此,脑电图也是同样的道理。

西医的三大诊断依据:影像检查、生化指标、功能检查都不可靠,那么,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成了吠影吠声之犬了!

 

下午,学堂某孩子的父亲过来复诊,我又和他聊起了上午遇到的这个案例,并且复述了我对此问题的看法。为什么要对他谈这些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和上午这个患者的妈妈是同事,正是他让这个同事带孩子来找我的。二是他也自学中医,而且曾经到全国各地遍访名师,今年夏令营时听了几堂我讲的中医课后,不再去遍访名师了,而是很虔诚地想向我学,尤其是学诊脉。

为了方便他们(妻子和学堂孩子的父亲)理解,我当时曾经做了一个比喻,但是后来觉得这个比喻不是很贴切,容易引起误会,所以在此文中不再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