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不凑热闹,不投学报

 

钱塘散人

 

一、不想虚行凑热闹 

昨天中午,接到学堂梁老师的电话。她说是在机场打过来的,正准备去广东某中医院跟师傅学习几天。

我以前几次听她提起曾经跟一个师傅学过正骨手法,这个师傅是“柔性正骨”的创始人,而且是道家某派的第某某代传人。

所以,上次我和同学去见那个正骨推拿高手时,让她也一起过去观摩,并特意请求那个老先生当面指点她。

但是,她刚出手就被那个老先生教训了几句,说你这样检查是错的,是检查不出来的,弄得我一时有点尴尬。

也许师傅教给她的“柔性正骨”用的就是这种手法,相较于她的这种手法,老先生的那种应该属于“刚性正骨”手法,因为他给我扳腰椎、给我表外甥扳颈椎时,虽然力道并不大,属于巧劲,但是用的都是快速手法,据老先生自称是运动医学专业的研究生。

梁老师说这次去学习有新的意义,因为她师傅现在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正式受聘于广东某中医院教授“柔性正骨”。

我心里有点疑惑:你说他现在才获得正式认可、正式受聘教授,这么说此前都是像我一样无证的江湖人士?

所以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此人只比我大几岁,经历的行业一大堆,现任的头衔一大堆(和我上次曾经治疗的某个国画家的兼职数量可以一比),而且此人兼任的好多是“国字头”、甚至带着“全球、世界”字样的组织,好多组织我基本都没听说过,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换上我,这些头衔中随便哪一个担着都会忙不过来,除非有三头六臂分身术!我估计他们兼任的这些职务中很多是“虚职”,或者是他们兼任的这些组织中很多是“小组织大牌子”。

梁老师说师傅为了让她见见世面,去年曾带她参加一个“世界中医药大会”(她说的这个大会的名字我记不准确,好像就是这个名字)。她说这个大会今年还要举办,而且师傅还要带她参加 。比较意外的是,梁老师再三地、强烈地建议我也去参加,说她会给我报名,而且希望我到时候上台去讲讲我的这套中医理论。

按理说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确实都需要同行之间的交流,而且要参加各种行业协会。但是,我从自学中医以来,无论理论学习还是临床治病,一直都是独来独往,从来没有与同行交流,也从来没有与同行会诊,倒是经常要给人善后收拾烂摊子,收治那些经过大专家会诊、大医院治疗无果的患者,给他们消业、做无畏布施。

如果要说学问、口才和思维,我随便上哪个国家级、世界级的讲坛上去信口开河侃上几个小时也没问题!关键是我不想浪费那个时间。

现在有些官员、领导、老板类的患者,看完病总是要想方设法请我吃饭,我知道他们“饭局之意不在吃”,而是想听我瞎侃中医、养生、气功、文化之类的话题。事实也是这样,经常是一次饭局下来,我连筷子都没有动,他们随便提出一个问题,我就不停地说。俗话说“语多必有失”,我倒是不会有失,可能有时候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举经典案例时难免会有重复,这些都无所谓。关键是没有几个小时无法收场,加上来回接送,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如果去参加这类会议,那就不是几个小时能摆平了,估计得要好几天,而且很多都是无聊的事,比如走程序、握手言欢、合影拍照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至于听报告恐怕更煎熬了,现在时髦的做报告者都喜欢用PPT,甚至眼睛都不敢离开屏幕,有的PPT做得很精美,关掉PPT向他提问可能就傻眼了。这几天的时间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参个禅打个坐好。

另外,梁老师可能没有想过:

一个来头这么大(世界级)的会议,你自己都是别人带去参加的,你随随便便说让我参加我就可以参加?何况我还是自学的、无证的江湖人士。除非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这个所谓的“世界中医药大会”,其实只是一些人小圈子范围内的自娱自乐;二是这个所谓的“世界中医药大会”可能是由会务类公司组织的、以商业方式运作的、把会议本身作为营利手段的活动,也就是参会者都需要交纳不菲的费用。

第二种类型的邀请以前也遇到过几次,我从来不理会他们,因为交费才是他们的目的。但是,我连学术期刊的八百元翻译费都懒得交,何况这种会务费往往是几千上万的!到那里闹哄哄地晃荡一番,还有的可能是为了公费旅游或吃喝玩乐。学术交流?在台上拿着稿子都念错的大佬们,让我来问你几个学术问题试试?看看你能否脸不红心不跳地走下讲台?

不瞒各位,如果我愿意投机钻营,十年前就留在北京不回老家了;如果我愿意花钱买头衔,说不定国家级中医专家的证书也拿到手了。

记得南怀瑾自嘲说自己晚年是“三陪”:陪吃陪喝陪聊。南怀瑾那把年纪了,功成名就了,做“三陪”也无所谓了。我正当壮年,一事无成,还想为国家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比如说抽空完成《中医全科论》。但是,高中毕业后的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甚至浪费在女人身上,现在的大量时间要浪费在网络上,因为忍不住天天要看新闻,忍不住要舞文弄墨写杂文,断网简直比戒毒还难!熬夜到凌晨是常态,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眼睛越来越吃不消,正经事却一直没时间做。

我们聊了很长时间,除了上面这个事,也聊了学堂孩子们的事、杭州计划中的养生保健馆之事。但是,我算是比较“委婉地”向她表明了不愿参加“世界中医药大会”的态度和理由 ,学堂孩子们的事当然是要负责到底的,杭州养生保健馆的事也是要促成并力所能及地参与运作的。

当然,以后有两种情况我一定会欣然前往的:

一是习近平请我聊天或看病我一定会去,我想听听他治国理政的经验,因为这与中医治病有相通之处,所谓“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另外,我想劝说他最好不要连任第三届,功成身退留英名、贪权恋位误国事啊!如果确实国家形势之需要,也必须以身体健康、头脑清晰为前提。

二是马云请我聊天或看病我一定会去,我想给他上上课,因为此人前半生无知而好道,屡次入歧途,甚是可怜!这两年开始走上正道,有些家国情怀,甚是可喜!另外,我想劝说他出资为传承和弘扬纯正的中医药事业做点贡献。 

 

二、不愿屈尊投学报 

前天凌晨在网上瞎逛时,偶然看到一条新闻,题目说科学家发现四种新元素,即将开始命名。下意识地点开来看看,其实是20166月份的一条旧闻,只是我自己当时没有及时看到。( 科学家发现四种新元素:即将进行命名_科技_腾讯网

文中转译国外媒体报道,瑞士苏黎世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科学家发现了四种新元素,分别是第113号、第115号、第117号以及第118号元素。

其中第113号元素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第115号元素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发现,第117号元素来自联合研究团队(参与其中的有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第118号元素由俄罗斯物理学家欧甘尼辛个人发现。

 

记得九九年写《太极宇宙论》时,在关于化学元素的篇章中,我已经对空缺的六种(第113114115116117118号)主族元素做了理论上的预见,并分别列出了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式,回头翻了一下旧作,确实如此。

具体的正式的发布在 2005 年补续的文章中(附:化学元素排布的二进制和八进制规律),最初的详细的原理分析和图表示意在九九年的旧作中(附: C·八宫与元素周期表 八卦主族元素 )。

看到这条旧闻心里未免有些许遗憾,这倒不是因为我的理论没有被认可,西方科学的 评价标准要求有实验数据支持,单纯的理论预测不能作为成果,我的理论预测不被认可是正常的,当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也不是因为他发表的相对论,而是由于他发现了光电效应,这是可以实验验证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在三十岁以前就取得了,后半生只是对此加以应用和完善。比如,爱因斯坦完成相对论时才二十六岁,我写《太极宇宙论》时正好三十岁,从这点来说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我遗憾的是:十几年前的理论预测,最终还是被西方科学家验证。我个人没有实验设备和条件去验证,但是中国有那么多的高校、科研院所,有足够的设备和经费,按理说是容易验证的,因为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式确定后,这个化学元素的性质就确定了,据此设计实验去验证应该不难。

而且,我为“温室效应”解决方案给中科院植物所的某院士(光合领域)写过信,为氨基酸密码二进制规律给妻子的课题组长写过信,机缘出现的时候我把该做的都做了,这些事情没能在中国产生结果也是它们的定数。

我把这件事做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网页,通过邮件群发发给了同学亲友,并单独发了其它一些与科研相关的熟人,因为我理论预见的元素有六种,其中第113115117118这四种现在已经被西方科学家发现了,还有第114116两种没有被发现,希望其中从事化学专业的人有兴趣可以去验证一下。

 

昨天上午,我又通过短信链接把这件事发给一些没有邮箱的亲友熟人,以及几个已经群发了邮件的亲友同学,包括我们高中时期班里有个“状元”同学,之所以称其为“状元”,是因为每次考试总是他全班第一名(他考入复旦)。两个小时后,“状元公”通过其工作单位的短信平台回复说:看了,你的理论确实得到了验证。

我在金华一中时曾经因身体原因休学,复学后插班时期的同学中,有两个男同学数理化特别优秀(此二人都考入复旦)。但是,这个班的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没有通讯录也没有邮箱,几年前唯一的一次同学聚会中,我记下了这两个同学的手机号码,所以这次的短信链接也发给了他们,但是没有收到回复。

毕竟高中毕业三十年了,也许他们早就对数理化失去了兴趣,转而从事什么赚钱发财的行业去了,反而是我这个数理化成绩不及格、生计又一直困顿的人仍然在思考科学和哲学问题,这也算是习近平说的“不忘初心”啊!

这次事件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浙工大的同学,她很认真地帮我去筹划这事。昨天上午收到我的短信链接后,她先是回复说:这个需要机缘。

既然她提到了机缘,那我就给她点明机缘吧!

记得此前有几次我们几个同学小聚时,她说曾经把我书稿中关于化学元素理论预测这一章给她们学校里的S院士(化学领域)看过,院士对此很赞赏,认为此文的思路和水平比他们那些博士生要高得多,但是此后并无下文,显然彼时机缘尚未俱足。

这次看到国外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四种,我觉得机缘已经俱足了,所以打算请她为我引见这个化学院士,谈谈如何想办法发现剩余两种元素之事,我觉得如果他有科研团队和经费的话可以立个攻关项目用实验寻找和验证,因为必须有实验数据才能符合西方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得到诺贝尔之类奖项的认可。

所以,我把这个想法和计划用短信发给了她,同时也发给了清华的同学,因为我记得清华的同学在高中时期是化学课代表,所以想拉上他一起去拜访那个院士。

工大的同学回复:好。

清华的同学回复:文建,好的。你确实是全才啊!

 

今天上午,收到工大同学两个连续的短信:

课题必须由国家省里立项才行,学校没钱哦,我以前也发过S院士的(钱塘散人注:短信中为真姓,我用S代替)。

文建,你再重新整理下,发我们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好了,我想想办法,只要发表,不管什么杂志,你就是第一人发现,至少是共同发现人。

看来她是真的去了解过了,那我也需要认真地应对了,我回复她:

发学报没什么价值,因为无法投入实验验证,无法得到西方科学评价标准的认可,仍然只是理论发现,而理论发现我早在九九年就已经公开发表在自己的网站上了,不需要学报再来认可,说不定它还要收一大笔版面费。十五年前我在北京时闲着无聊,把《太极宇宙论》中关于氨基酸密码子的那一章单独抽出来乱投出去(钱塘散人注:其实也不算乱投,我是先到北京图书馆的期刊杂志阅览室,找一家适合发表我这类文章的期刊投了出去),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生物科学进展》杂志同意发表,但是要求我交八百元钱翻译费,我没理他,因为当时我自己住在香山脚下两百元钱一个月租的地下室里,吃饭的钱都不知道从哪里来呢!怎么可能给他八百元钱?我没有要稿费已经是最低的底线了。我闲着无聊又把它转投到英国的《自然》杂志,这个保守的杂志回复说他们只收打印版的稿件,而且需要三个有名望的教授推荐信。我闲着无聊又转投到美国的《自然》杂志,他们倒是接受电子版投稿,但是回信要求我提供实验数据,我哪有什么实验数据呀?只好作罢!现在我是没有闲心再弄个理论投给什么学报了。

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她又打来电话专门说这事,想说服我投给学报,她说个人网站是不受(学术界)认可的,但是学术杂志只要能检索到的都认可(钱塘散人注:可能要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才能检索到),只要发表在学术杂志上,即使日后评诺贝尔奖也是可以作为依据的。我还是表达了那个意思,即这种事单独发文章没什么用,西方科学的奖项(比如诺贝尔奖)需要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持。 诺贝尔奖并不奖励基础理论,只奖励应用层面。

她想了想说,要么去申请一个国家自然基金,但是今年来不及了(可能已经过了申报时间),明年她和我一起来弄这个事。我说科研项目的申请有它自己的一套规范和程序(我也不懂),你去弄就行了,需要我提供什么支持说一声即可。这次主要是我有点着急了,因为十五年前我就把剩余的六种元素理论推导发表在自己的网站上了,现在已经有四种被美国、俄罗斯、日本的科学家发现,还剩下两种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发现,迟早也会被他们发现的。

其实,对于全人类来说,谁发现都一样,只要这六种元素都发现出来,那么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就完整了。但是,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是有区别的,因为谁发现就意味着谁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问题。

大概一个小时后,她又发来短信:不过新的元素可能不在自然界存在,这个应该属于物理吧?比如原子碰撞产生之类。

其实,自然科学中只有数学和物理,化学只是物理学中关于原子性质和变化方面的学问,生物学只是物理学中有机物的组成、运动和变化的学问(此处指西方科学的纯生物,撇开精神、意识方面的特性),地理学只是物理学中关于地球上各种物质系统组成、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天文学只是物理学中关于天体组成、运动和变化的学问,所谓的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都是西方科学中人为地把它们分开来研究,而其实自然界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上述方面综合体现的,其它的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说,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体由分子原子组成,其中发生不可计数的物质反应,其中有没有化学?人体中各种生命特有的呼吸循环、新陈代谢、生殖死亡,有没有生物学?人体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面对风霜雨雪、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的自然环境,有没有地理学?人体面对寒来暑往、日月星辰,有没有天文学?

我避开这个大话题,只是就原来的话题简单回复她: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容易发现的都已经被发现了,因为这六个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圈的,性质不稳定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容易存在所以更难发现,需要借助实验设备去辅助发现或人工合成。这六个元素找出来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理论上就完整了,只有这么多,不可能再多。其实,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式确定后,其化学性质就确定了,那么设计实验发现和验证应该是不难的。

她回复:嗯,估计验证挺难,我这边条件不许可。我留意有无其他学者感兴趣。 

 

做事不周闹乌龙,附此后记代歉意

 

因为我查到的那篇转译旧闻很简短,而且搜索出来的好多个链接打开都是这个页面,我对它的可靠性还不是很确信,所以写完这篇文章后,再次上网查阅与此相关的资讯,找到了以下一篇稍为详细一些的内容( 附:科学家将四种新元素正式命名_参考网 ),发现其中有如下一段:

2012年,在给114116号元素正式命名时,科学家最终选择了(Flerovium)(Livermorium)这两个名字,以纪念这两个元素的发现地: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弗廖罗夫实验室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据此看来,我原以为尚未发现的剩下第114116号两种元素其实在2012年就已经发现了!只是我自己当时没有看到这篇新闻。2016年那篇旧闻中提到的第113115117118号是反而后来又发现。那么,我理论上预见的六种元素其实都已经被发现了!这两次发现分别是在我2005年发表理论预见的七年和十一年后。

看来由于我做事不周到,闹了一个大大的乌龙!怎么弥补这个过失呢?其实不用着急,我手里还有好多机会呢!

化学中的主族元素是没戏了,但是各位想得诺贝尔奖机会还很多!

比如,化学中的过渡元素可预见而未发现的还有五个,分别是第104105106107108号(附:64个过渡元素分为八组排入64卦图 )。

又比如,生物学的氨基酸密码中可预见而未发现的还有三个,分别是渐卦UGA、咸卦UAG、遁卦UAA(附: A·64卦与氨基酸密码)。

物理学的基本粒子可预见而未发现的还有四个,分别是引力子(目前还是假设)、希格斯玻色子(也有资料说已经发现),还有我暂时以乾坤二卦命名的子、子。

如果上述可预见而未发现的项目中,发现一个可以得一次诺贝尔奖,那么我这部《太极宇宙论》中至多还有十二次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啊!

 

附一: 

1化学过渡元素应该有642生物氨基酸密码子应该有64个 3物理基本粒子应该有64种

 

  附二:

   为什么基本粒子、氨基酸密码、化学过渡元素都必须是64个呢?还能再得13个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