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1、先天不足固然有之,后天调养人所共知,俗人所谓调养皆重外物之养而不知内神之充,误也!

2、《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诚哉斯言!

3、钱塘散人云:

   生命处此天地间,时时与环境沟通,焉能不沾风雨戾气哉?然同处此地同感此气有患有不患。

   俗人精神不守神不护体内气先乱故邪入致病耳,唯其聚精会神者,腠理固密,诸邪无隙可入。

   肉体本乃皮囊,可有可无,有形则难免病坏,及至形去而神独存,则有何疫疠之气能病我乎?

   有形无神则病,有神无形则寿。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关于象数之用,请参阅我的书稿《太极宇宙论》之: F·潜意识与占卦评析 内有详述。

   是的,所占之事(比如病之规律)乃定数,手机号码则可更换,然而这只是提取信息之方便,

   至于你为何在此时此地持用此手机号并发此疑问,此乃定数也!

   以天地之心,立中极之地,思宇宙问题,则万事万物了然可明也。

   以私心妄念,据一隅之偏,问穷通寿夭,则千江千月茫然不知也。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freeman000@126.com

Sent: Tuesday, March 20, 2012 11:29 AM

Subject: Re: 医不自医?
 

        文建,对于你说的: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之道的人,不会生病也不需要给自己用药治疗的。  我觉得太过偏激,一来人的体质有些先天不足的话,完全依靠后天调养和修养也未必完全办到不生病;二来如若遇到禽流感之类突发传染病,也未必就不感染。所以我觉得你把话说得太绝了。

      关于象素之用,你虽然与我说了许多,我还是一知半解,不知电话数字信息如何与我的疾病信息联系上。二进制可以理解,但是数字是死的,怎么就有信息可以采集了呢,如果我之前用的不是这个手机,是别的号码,那难道结果会不同吗,疾病本身的发展规律是不变的,但是数字是随机的,偶然的,排列是有规律,但是采集是随机的。死的东西怎么可以与活的东西发生信息联系呢,我怎么也想不明白。

                                                   王  平

--------------

盛 同 学:

这并非什么“医不自医”。

倪海厦同学虽然很高调口气很牛,但是他并未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的核心思想和精华部分,秦兆虎也是。

其一,中医药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之道的人,不会生病也不需要给自己用药治疗的。

   我经常说的“医乃小术,并非大道”,一个中医的身体到了需要用中药治疗的地步,已经是下下第三的层次了。

其二,即使中医本身,也是一个整体和全科,倪海厦略知其一偏(伤寒),即以为这是所谓中医了,其实还相差甚远。

   港台的中医(包括萧宏慈)基本都是如此:略知医药稍有效验即大夸其口, 此乃受其商业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而不知此乃区区小术,并非大道也。

   请参阅:倪海厦六条健康标准萧宏慈拉筋术的理论思考

   昨晚王平同学来电话请问易经象数之用,忍不住又海阔天空地讲了一大堆,也不知她有没有真实领会?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Tuesday, March 20, 2012 7:14 AM

Subject: 医不自医?

惊闻倪海厦已于一月底患肝癌去世,这就是医不自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60d7f101012n44.html

搜了一下,网上还有很多信息。

-------------

柳智宇放弃美国名校遁入空门之事,前段时间在国内网站也有登载,我也看到了,并且留下了品论。 

但是,你可能会失望:我在留言中对他的决定表示坚决的批评和反对:46、柳智宇幼稚无责任心 

道理很简单:他的行为不符合佛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不敢担当的表现,禅宗所谓的“自了汉”。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之所以需要修正,是因为凡人的心态和行为不正确或不完善。 

修行本来要在世俗中修,而且要终身地修,所谓“道不离俗”,庄子说道在屎尿,百姓日用而不知。 

又所谓大隐在朝,如果有安邦定国经天纬地之才,则经纶事务造福百姓是他最大的修行和功德,当然前提是正心正行。 

我是无缘大隐在朝,所以只好中隐在市。 

但是即使中隐在市,我也不是完全不问世事,而是非常关心天下大事,并且以中医作为介入世俗世界济世度人的手段。 

我妻子合芹同学也已正式皈依并决意日后出家(她原来道号心一现在佛号正印)。 

其实这些都是对佛学一知半解的缘故,或者说只知一家而不知百家之故,只知有佛家不知有道家儒家科学家。 

其它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也都有这个毛病而且更严重,恐吓世人:信我者得救上天堂,不信我者下地狱。 

人类需要的是一种汲取和融合各种文明各种宗教的智慧,真正让各宗各教各民族都能接受认可的普适价值观。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aturday, March 03, 2012 6:52 PM

Subject: 北大才子拒美国名校全奖_入寺修行
 

这篇文章登在国外网站,无法链接,只有复制下来。

北大才子拒美国名校全奖_入寺修行 众说纷纭
打印版圖片版PDF【阿波罗新闻网2010-09-17讯】
 
华青综合报道,近日,一则北京大学数学系应届毕业生柳智宇在已经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后,放弃一切,选择出家遁入空门,进到北京西山脚下的千年古刹龙泉寺修行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人们眼中的才子“他的智商起码280以上,只有他可以到让我崇拜的程度。”网友这样介绍柳智宇。他的学海生涯经历辉煌,16岁时成为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的学生科学院院长;2006年,读高三的柳智宇在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MO)中,获得满分金牌,并被保送攻读北大。北大毕业前又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我的梦中情人是柳智宇。”80后少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不是因为他帅,而是因为他是个天才。”柳智宇曾经的科技指导老师万新华对柳智宇印象很深,并称他“很出色”。从初中到高二期间,柳智宇撰写了9篇数学、化学方面的论文。其中,数学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挑战“乘方数列(幂数列)求和公式”这一世界数学难题,获得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柳智宇高中班主任文勇一直认定,这孩子一定会成气候。文勇认为,柳智宇是他从教多年来,遇到的最优秀学子。在很多人看来,出家是因为看破红尘。但他认为,柳智宇是个有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传言是真的,那么他将来也许会为佛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文勇记得,身为理科生的柳智宇高中时,就对老庄等经典很痴迷,偶尔也会试图了解佛学。“我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样的事。”刚从北大毕业的武汉女生雯雯说,在北大校园里,柳智宇的一举一动很受关注。她曾听说,柳智宇在刚进大学时,就开始研究佛学,常常撰写一些佛学文章,很是经典。一位北大耕读社成员介绍,柳智宇“怀天下之忧”,经常诵读佛经,总是想让所有人都幸福快乐,他曾说自己的愿望是普度众生。柳智宇的北大室友介绍,柳智宇个性比较内向、性情温和且乐于助人,刚入校时陆续参加北大禅学社和耕读社,长年坚持吃素,没听说有什么感情纠葛。有分析认为:既然不是为生活所迫,也非为情所惑,那么柳智宇选择出家这条路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众说纷纭柳智宇校友蒋方舟说:我看过柳智宇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终极的问题,所以能够理解他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但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点遗憾他的选择这么彻底和决绝。网友多情无情剑表示,我们为金钱、为名利、为地位、为工作、为家庭、为感情,为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束缚,无法逃离。而他,已经脱离了俗世的束缚,这些东西已经不再是他需要考量的问题。网友工程师: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上了这么多年学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网友未明空间:恐怕有人高薪聘他,出家更赚钱吧。华声在线网友李金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不要再去打扰柳智宇的宁静了,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希望柳智宇父母和大家都能表示理解和尊重。因为极有可能,世间少了一个数学天才,多了一个圣宇大师。海外网络作家周晓辉则说:近年来,北大、清华等高校中选择出家的学生并非只有一两个。有消息称,北大研读儒学和佛学经典的耕读社社团三任社长(包括柳智宇)都已经或拟出家修行。如原北大哲学系硕士邓文庆、第一任耕读社社长毕业后就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人称“显庆法师”;其师兄、北大哲学系87级学生明海法师现为河北柏林禅寺方丈。还有为北京龙泉寺建起“龙泉之声”网站的北大计算机专业某毕业生也于去年正式剃度。据说,目前还有不少大学生在龙泉寺等待剃度。周先生认为:拥有高学历、且“前程似锦”的年轻人会最终选择余生与青灯古佛相伴,柳智宇们的选择恰恰是秉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乃是智者所为。周先生有些担心的是:不知他们是否真正了悟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言: “今正法唯住五百年!”而今都过去好几个五百年了,佛教早就走入末法时期了。周先生说:不过,诸多预言也曾说过,末法时期,必有真佛下世度人。既如此,一心向佛的柳智宇们是否再好好思量思量,到底要进哪个门呢?进错了门,也不是件小事啊!

----

盛:

    真道难言,其详则更不易述,即使当面用语言表达,也不是一时能说清。既相问,则勉为其说。

    易经归纳自于宇宙天地本源,故而其哲学内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即所谓“弥纶天地之道”。

    万事万物皆生于无而终于无,即万事万物皆始于无极而归于虚空,故万事万物皆有太极、无极。

    太极是“一”的状态,无极即“零”的虚空状态,儒家说诚意,道家说归真,佛家说实相无相。

    因此儒家说正心,道家重守一,佛家住空无。正心已是不易,守一更难,非上上智者绝难入空。

    形象一点来说吧,好比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是无极,也即“零”的状态,包容万法。

    若能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无极(即零)的状态,则在意识上能超越时空包容万事万物,遍觉十方。

    生命系统中,神决定气,气决定精,神清则气爽精不乱。人脑如小宇宙摄万法,神即俗称意识。

    凡夫众生,平时杂念纷飞,脑中意识处于杂乱无序状态,元神游离于坐标外缘,难窥万法真相。

    池水平才能照物,科学仪器工作之前需先置于初始态(调零),元神需要归零才能观万法真相。

    归零即让元神时刻处于坐标原点(零的状态),观万法而不住,含万法而无有,即入如来实相。

    通俗地说,就是让脑中信息有序化,就是要守住原点活在当下,若有偏差外驰,即刻调整回归。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杭州叶啦

To: 周文建

Sent: Monday, February 27, 2012 6:57 PM

Subject: 有关"归零"
 

周老师:

        “归零”的要点和方法不知我能不能听得懂,愿闻其详。

          谢谢!

 

                                                                         盛

-----------

盛同学: 

    刚才抽空看了你提供的这篇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c2b690100h35s.html 

    其中最后一段提到的“把握阴阳--归零”状态,就是我平时经常指点并强调的“归零”,也就是让自己的大脑信息处于无极的状态。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关于“归零”这个要点和方法,我曾经指点过好几个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比较高学历的(包括科技部的一个朋友),但是,我估计他们也没有真的听懂。

    这就是我的“难处”:就算我真的想倾囊相授无所保留,但是这些高学历的人都不能懂,更别说普通百姓了。对于高学历有悟性的人,我也尽量不动针用药而是给他们讲课,因为这更彻底更高效更经济更简便 。

    那么,老百姓怎么办?看着他们疾病那么痛苦,总得帮他们呀!但是讲课他们又听不懂,当然只能用常规的方法给他们点穴位或开药方,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那些没法推广”。我现在基本能做到男女老少各种疑难杂病药到病除(一些恶性肿瘤除外),虽然不敢自称神医,也可以算是仙医或妙医了。

    比如这周三来山东给岳父治心绞痛,五副药(总共不到一百元钱)就解决了,此前当地中西医折腾了两个多月花费两千多元钱也无效,上周给母亲治高血压(高压 183 ),三副药就解决了(血压回到正常),上上周妻子同事的婆婆多发性静脉曲张数十个,西医说要动手术患者不敢动,我用七副中药也基本解决了,前段时间绍兴某老板支气管扩张,西医说无法治疗,我经过三七二十一副药也给他解决了……

    平时在金华杭州上网太方便,我反而没时间看书,(除了临床治病)基本上消耗在网络军政时事新闻上。这些天在山东农村上网不方便(需到邻居家借用网络),我反而静下心来看了几册书(电子版):张元素《医学启源》、《永嘉大师证道歌》、《张三丰太极内功秘籍》。

    其实,佛道两家得道开悟者也都尽力想把他们所达到的美妙境界和经验用通俗语言留给后人,可惜老百姓们看不懂啊!

    我也想把自己的感悟和思想方法用通俗语言教给有缘人,但是他们不懂我也没办法呀!所以只能给他们开方用药。也许再过几年,我家的门槛要被踏破了,门庭若市弄得我也不得安生了。最希望独自清净的人,却有可能落到最被烦扰的地步,这是因为心地仁慈不忍看着众生受苦啊!

 

 

盛同学:你好!

    谢谢你提供的博客。只是我现在比较忙(很多时间用于临床),没有时间去看人家的博客。

    天地大宇宙,万物相通,而且时时刻刻都在发出或接收信息,不存在“不掌握任何信息”。

    人脑小宇宙,包容万象,唯得道开悟心性空灵者能观照万物,并随时提取宇宙中任何信息。

    你说的这个事不知真假?如果真有其事,我不太相信其是在开悟得道的境界下提取的信息。

    我估计他是通过占卦获得的信息,任何一点信息都可作为排卦的依据,请参看邵伟华的书。

    即使其真能排卦断事,也不值得赞赏无推广价值,就像我说秦兆虎的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8:05 AM

Subject: 一个博客
 

周老师,我这几天在看这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altcm      您有空也可浏览一下。我对 "千里诊病"的原理比较好奇,病人不报名字、生辰,不讲述病情,甚至别人代打电话,有时只有博文后的几句留言和网络名字,几乎在不掌握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医者是如何做到诊断准确呢?实在是匪夷所思。

                                                                                                                                     盛 

-------------

盛同学:

今天大年初一下午,窝在床上认真地看完了你提供的两个视频网址。

这两个视频的内容很严谨很有说服力,正好用翔实可信的科学实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提出的信息不灭定律。

同时,这对那些原来搞科研转而学佛信佛的人(比如心一)更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会更加坚定他们的信念。

可见,现代西方科学对宇宙自然尤其是生命的认识还处在一个表面的物质的层次,这也是造成西医局限性的根本性原因。

中国大陆也一直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共产党意识形态体制内不能成为主流。其实,这是掩耳盗铃罢了。

意念力:对西方科学的颠覆? ==>> 孙储琳的特异功能、 

其中任何一项功能都足以颠覆西方现有科学理论体系。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unday, January 22, 2012 8:57 AM

Subject: 视频2个
 

周老师: 

       两篇文章都看了,不错!——“宇宙中唯一终极的的守恒,只能是信息的守恒”。

       有两个视频,是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李嗣涔(世界半导体科技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十几年前的演讲《人体身心灵科学》上下集,您有空可看一下。

 

                                                                                                 盛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unday, January 22, 2012 1:51 PM

Subject: 视频的网址
 

周老师,忘了发网址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8r5ZkGFaZA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3cMrWOz000/

 

盛同学: 

   其实随兴才是自然境界和状态。然而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人尊一尺我敬一丈。你不计较就好,这话减轻我压力。 

   是呀!肉体本来只是灵魂寄居的躯壳,思维才是更本质永恒的存在。东方的佛道如此说,西方哲学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后来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所谓的存在主义哲学也如此说。 

    还有现代学者朱清时的“宇宙的本质是缘起性空”,以及散人我前段时间写的“信息不灭定律”都是这个意思。 

    你说得对!仅凭个人力量水平再高也是精力有限,公开医案、带弟子、著书立说是能够让更多从医者成为高手,以使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得到救治的方法和途径。秦兆虎“越是名人越要救”也有他的现实考量,但是我的性格个性比较闲散清高,看来我在这点上需要向他学习,以后要学会“放低身段折节屈尊”以利于更多百姓的。 

   丰子恺对人生的物质、精神和宗教关系有这么精彩的一番说法,我倒是在你这里第一次看到。我以前的印象中他好像是我们金华县汤溪人,刚才查询了一下,原来是浙江崇德(今桐乡)人,祖籍是金华县汤溪镇黄堂村。 

   我一直很俗气,读书时想做官,毕业后想赚钱,一番漂泊人到中年不惑之时阴差阳错被动地从事于中医(算是一种实践性的学术),自以为已经弄明白了宇宙人生的奥秘,但是总觉得还没有最终的究竟。心一是在我的影响下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粉丝,算是我的关门弟子了,她起步虽晚愿力颇大,正在努力地往丰子恺说的第三层楼,我则在三层楼之间上上下下瞎忙碌不得安生。 

   心一的身体情况我最清楚了,与素食无关,属先天性问题以及后来因此问题所做的手术损伤丹田元气久不得复,如果这些年不是我这中医高手的丈夫给她托护着,恐怕她没有如今的健康肉体了。 

   在乡下家里务农的那些年,倒是能在农闲时节下雨天“闲倚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现在要心无旁骛手持纸书来读却是难得之事了,家里书柜上还躺着很多买来多年却未来得及读的纸书呢。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Friday, January 20, 2012 2:47 PM

Subject: 风吹哪页看哪页——随缘吧
 

周老师:

       回信写邮件这件事,您随意就好,兴之所至可多聊几句,忙碌中则不必挂在心头不回也无妨。我也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拉拉杂杂说一堆,遇到能沟通的,就暴露了想法较多表达欲望较强的本性而已。现代人的交往大部分还是流于表面的,鲜少能进行心灵层面的沟通,而我喜欢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和由此产生的火花,仿佛思考是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更能提醒我们存在并且不同于动物的一种能力。

       治病疗众苦,病患对医生来说本无贵贱之分,但中国的医疗福利制度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普通百姓尤其农民因病致贫的情况更突出,因为特权、财富及各项资源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是越底层越农村其实离医院、离医生越远,也就是得到救治的可能性越小。目前周老师您的困扰似乎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没有行医执照只能靠口碑,注定受众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您敞开大门来者不拒,除了穷于应付外更会增加惹麻烦的风险。有行医执照但不坐诊的高手也一样烦恼,所以面对每天蜂拥而至的求医者,深感压力的秦兆虎无奈对外放言:“无法一个个救、只能一批批救”。一批批救的做法,无非是公开医案、带弟子、著书立说(秦的系列丛书几年前就写成,因内容太惊世骇俗、太挑战现代医疗体制通不过审查而迟迟无法出版),秦的另一个做法是,如果病人是社会知名人士、名西医、有影响力人士则一定出手收治,目的也是为了传播中医。总之,众生是苦,但周老师还是面对有缘人,一切随缘吧。

        周老师,说起出家之事,我想起李叔同,这位20世纪初的艺术大师,在39岁盛年抛妻别子于杭州虎跑寺出家 ,当年曾引起轰动,也引发了后人的无限想象,我本人也很喜欢他尤其他的书法,曾经几次去虎跑寺参观李叔同纪念馆。世人都想探究李叔同的出家动机,他的得意弟子画家丰子恺说过一番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为物质生活、二为精神生活、三为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知识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探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但是与李叔同同时代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学贯中西、著名的佛学家,引荐了李叔同成佛,自己一生都未出家而选择做居士,与马一浮同样研究佛学而不出家的佛学家还有梁启超、季羡林、任继愈、赵朴初等大师,如按丰子恺的理论这些大师应该是安住在二层半吧。平凡人住一楼、二楼,能否走上三楼依佛傍老也是看个人机缘吧,在家、出家一样修行。也是随缘。

       而我自己,现在是一楼的境界,但是向往二楼的的繁花似锦,连做梦都是在二楼玩,三楼就如同天上的琼楼玉宇了,其精妙境界可能穷其一生也不得见。所以和周老师观点一致,中隐隐于市就好,况且我现在身处市井但不闻市井之声也。

      心一的体质欠佳是否与吃全素有关,认识的人里面,吃素但不忌吃鸡蛋、牛奶两样,不知心一的饮食结构如何,不行可以补充蛋白粉(植物蛋白),看她的博客里还尝试过辟谷,真是有毅力啊,我是肯定没有这样的勇气,我怕自己会饿得找不着北,昏倒在街头的。

     心一去山上清修,对她来说要过一个真正清净的春节了,对我来说,今年终于不用再被鞭炮惊扰,不用看着满大街人潮汹涌,熙熙攘攘,为了一个面目全非只剩吃喝的节日奔忙了。

     生活中最享受的事,还是和高中时期保持高度一致,无非与灯相伴,手持一本好书。而且必须是——纸质书。

                                                                                     盛

-----------------------------

盛同学:

    能落脚安顿下来而且一家团聚享天伦之乐,那就是最大的好事了。至于事业和金钱,迟早会有的,凡事开头难。

    对凡夫们来说,生死确实是最艰难和痛苦的考验。其实,如果看懂了老庄之学,自然能看穿生死,活得更潇洒。

    关于西医,唯有一声叹息;关于中医,真是一言难尽。流行的强势的未必是优秀的合理的,社会如此医学亦然。

    我最近在诊治几个被省级医院判死刑的癌症晚期患者,其实从中医角度来看都只是普通疾病,完全可以救治的。

    凭我的手段,救治几个癌症晚期患者的性命并非难事。但是涉及一些社会因素,有的患者家属并不愿尽力救治。

    这一个多月我收到的红包和购物卡加起来有两万了,出诊义乌一次最少一两千,但这并不能给我带来多少快乐。

    因为我喜欢悠闲的读书思考写作的生活,现在大量时间穷于应付临床治病,几年后就算我三头六臂也不够用啊!

    读了你送我的那本《古代的名中医们》,名医们在自己达到高水平并自成体系后,都非常注重学术思想的传承。

    一般来说学医要找师傅,反之我需要留意寻访是否有适合学中医的苗子了,争取在出家之前教出 几个临床高手。

    学生找个好老师很难,老师想找个好学生也不易!学中医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得其人而教之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目前我是把自己后半生的理想和事业定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但是不知自己是否会厌倦俗务闭门谢客?

 

----- Original Message -----

From:(隐去)

To: freeman000@126.com

Sent: Sunday, January 15, 2012 10:58 AM

Subject: 盛——汇报近况

周老师您好!

          时间过得真快,我到墨尔本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从寒冷的北半球来到正是盛夏的澳洲,飞行用去了11个小时,空间上却已经穿越了一万公里,真是千山万水啊。

         我一向喜欢夏季,所以感觉身体比在杭州时舒服。女儿已顺利入学,上了一星期课后现在正是暑假。我先生和当地的朋友做点室内装修方面的小生意,因为刚起步还没有什么收入,现在可以说在吃老本。现在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房租比国内贵多了,但让我欣喜的是有个自己的院子,院子里有好几棵树,其中一棵白桦树有五六十年了,另外两棵树上居然还有鸟巢,很多不知名的灌木、草花郁郁葱葱,经常有各种各样的鸟在窗外走来走去,环境很合我的心意。不同于国内的嘈杂热闹,这里整天都很安静,尤其夜晚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让我想起童年时在兰溪农村生活过的日子。

         前几日在家附近的图书馆里借到一本书《最后的期末考——女外科医师的九堂生死课》,是美国亚裔著名外科医师陈葆琳写的,她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书写了现代医疗围绕着生死的情感冲击,尤其是写到临终关怀的章节,许多内容也是我在母亲病房里曾反复思考过的,面对母亲生命最后时刻我内心的矛盾绝望,对现代医学非人性的深深无奈,那些直面死亡刻骨铭心的时刻,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一起涌上心头,甚至让我再度落泪。作者说:“为死亡作准备可能是人生所有考验中最艰难的一项,但只有通过这项考验,我们才能自在地走完一生。”

          现代西医已日趋走上歧途,在现代社会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将死于慢性疾病的严酷事实前,无论是医还是患,目前都无力改变矛盾失控的局面。

           也许中医才是二十一世纪唯一的曙光和宝藏,希望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之道、治病之术能真正被传承发扬,而不是腐烂变质。

           所以,这条路周老师您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因为真正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太少太少,而“医者仁者”啊,就象我们所了解的那些古代良医大家,苦百姓所苦,痛百姓所痛,是现代社会再难得见的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陈葆琳在这本书的结尾写道:“当我们能真正关怀,才会成为真正的治疗者。”

           而我将终生做中医的一名忠实粉丝。

           最后祝周老师新年快乐!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