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贤书,修圣贤道,养圣贤气。
钱塘散人
今天读到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中程颢的资料,后人评价其学术生涯时有这样一段话:
“先生以独智自得,去圣人千有余岁,发其关键,直睹堂奥,一天地之理,尽万物之变。故其貌肃而气和,志定而言厉,望之可畏,即之可亲,叩之者无穷,从容以应之,其出愈新,直学者之师也。”
读圣贤之书,修圣贤之道,养圣贤之气,发觉我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行为中也有了那么一些相似呢!
别看我平时一本正经、一脸严肃,谈到原则问题时非常严厉、毫不客气,其实我是很有亲和力的人,男女老少都能合得来,这不正是“貌肃而气和,志定而言厉”吗?
郑州某粉丝给我的邮件中说“之前很敬畏您,现在越来越感觉您的言语、文章之外别有滋味,受益很多”,这不正是“望之可畏,即之可亲”吗?
不过,老实说我还是有点“偏心的”,对女性的提问和请教,我的态度会温和一些,对年轻女孩子的提问和请教,则会给予更多的宽容和鼓励。对于男青年的请教和提问,我可能会比较严厉,毫不客气。
另外,往往是人家来求教的信只有短短几句话,我的解答却有几十句甚至几百句!而且即兴发挥、随心所思、随兴所至、不假思索、不作准备,随便拿个话题都能聊上几个小时,这不正是“叩之者无穷,从容以应之,其出愈新”吗?
之所以能如此,这不正是因为“发其(往圣之学)关键,直睹堂奥,一天地之理,尽万物之变”吗?
记得有一次带林同学在农科院食堂就餐,谈到我把大量时间用来关注时政,早已拟定的书稿《中医全科论》也没时间动笔。他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我觉得你写中医方面的文章对社会更有价值。
他作为一个中医求学者这样说是可以理解的。确实,国家大事本来就是“肉食者谋之”,不需要我这种吃素的江湖草民瞎操心,但是,有时候看到国家社会的严重问题,或者执政当局的明显失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难免着急呀!你看体育比赛,场上出现失误,观众比运动员本人还着急呢!皇帝不急太监急呀!
昨天看到某博文中有句话:掌握权力的人最好是“动手不动口”,去做实事,去践行理念。
那么,当掌握权力者动手能力差老出臭球,观众又不能冲上去动手,那只好动口呐喊提示了呀!
程颢的兄弟程颐 17 岁时读《论语》,自称已晓文义,18 岁时上书仁宗皇帝,陈述强国安民之道,此后多次做文指陈国事,其政治见解为当时士人所关注。后来任崇政殿说书,专门为皇帝讲课。
程颐一生只是短期做过主簿、知县之类小官,大部分时间用于著书立说和讲学授徒,其弟子较有名者八十余人,其所创学派最终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记得孔子号称“弟子三千”,其中有名的贤者也不过七十二人。
我虽然没有正式开馆授徒,在古典哲学、传统文化、中医养生、学佛修道、天文地理方面当面或书面指点过的弟子最少也有几十个了,希望以后这些人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让正确的传统文化核心思想薪火相传,永远不灭。
不过,林同学说的也有道理,我浪费掉的时间确实太多了,还是抽点时间干点正事写点中医方面的文章吧!
下面两篇文章,供中医专业或对中医有兴趣的同学阅读:
1、升补法治疗“虚性感冒”。升补法治疗“虚性感冒”、
2、综合调补法治疗西医各种综合症。(这篇明天再写吧,要吃晚饭了,眼睛也太累了)
注:请林奇同学认真阅读升补法治疗“虚性感冒”,尤其是关于气机升降开合这一段。
那年你曾经问到这个问题,当时我可能没讲明白没讲透彻,或者你没全听懂。
-----------------------------------------------------------------
刚才在写这封信的过程中,收到妻子的短信,说杭州的自来水被污染了。
其实,我前几天已经在网上看到相关新闻,说杭州自来水出现异味。
我说过,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葩,让人又爱又恨,又喜又怕 ……
不仅是自来水,以后连干净的空气都变得奢侈了,因为今年秋冬以来,全国各地雾霾天气特别严重!
人类科技对自然的种种改变和征服,把明亮的阳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饮水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