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既有华佗再现,散人当然要见
 

钱塘散人

 

    昨天上午去给老娘抓药,交完药方没多久,接到 J 同学语音电话,说那边某大药房有个北京过来的退休院长在坐堂,看的人很多,甚至被传为“华佗再世”,他也挂了今天中午的号,问我是否有兴趣过去观摩?而且同学特意说明:他是听科技局的一个朋友说的,据说这个中医只把脉,不问诊 ……

    既然有这样的中医,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可错过,当然要去观摩啊!

    我按同学发来的定位跟着导航来到目的地,路边没有看到他说的某某大药房,想着只能先找个地方停车,然后再下车步行询问寻找 ……

    绕到下面一个停车场,停好车刚下车,听到那边有人在叫我,一看同学也到了,正好差不多约定的时间。我迎着同学走过去,告诉他没找到那个大药房,他指了指我背后,原来就在这个停车场内,距我停车处十几步路,一个不大的门面。

    两人走进诊室,确实有几个人在候诊,并不多,同学指了指诊桌那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轻声说就是他。我看其相貌平平,脸型五官甚至不太端正,衣着也非常随意,甚至不够庄重。难道真的人不可貌相?再世的华佗都这样?

    同学排上队,并示意让我在旁边沙发一个空座上坐下来,我就坐下来认真“观摩”。

    正在看诊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华佗给姑娘把脉,姑娘背对我坐着,把右手脉时我能看到,可能还不到一分钟,也没看到具体指法变化,只是三指整体不轻不重放在患者手腕上 —— 总共不到一分钟,哪能有什么指法变化嘛!把左手脉时被姑娘身体挡住看不见,因为华佗坐在桌子内边正位,姑娘坐在桌子外边侧位,所以华佗用左手把完姑娘右手脉后,直接又把左手伸过去从手腕内侧把姑娘的左手脉,也不到一分钟。

    这个坐位、这个(持脉)手法明显不对,指法就更别提了,三部九侯、浮取沉取(轻按重按)、整取单取 …… 这些基本的指法都没有体现!

    双手脉加起来不到两分钟,而且根本没有专注于诊脉,反而在把脉过程中随意闲扯,说话时间比把脉时间多几倍 …… 而且所说内容并非问诊,而是各种无关之事,这哪里是什么诊脉为主呢?

    我有点疑惑的是:华佗在给姑娘看诊的过程中,身边坐着另一个姑娘,不停地用似乎敬仰的态度和语气附和着华佗的说话。这让我脑子里忍不住冒出来一个字:托?

    轮到下一个患者,这是一个当过兵的小伙子。

    为了看清整个把脉过程,我从低矮的沙发上站起来,走过去坐在同学后面的一个较高的圆凳子上,这样能看清小伙子的两只手。

    看来是我太当真了!华佗给这个小伙子把脉的过程更那个 …… 让我无语了。

    把右手脉也是和刚才那个姑娘一样,差不多一分钟。

    刚才把姑娘左手脉时没看到,我正想着认真看一下华佗给小伙子把左手脉的过程。没想到这次华佗直接略过了这一步,不给小伙子把左手脉了!而是让小伙子站起来,平举双臂,拿了一张处方笺放在小伙子的右手背上,观察纸张是否抖动?然后又把纸张放到小伙子的左手背上,观察纸张是否抖动。

    纸张果然微微抖动 …… 不知道小伙子是紧张所致?还是真的是因为气虚难以精准平稳双臂?

    华佗取下小伙子手背上的处方笺,似乎已经很有把握,开始在处方笺上龙飞凤舞地手写药方。

    下一个轮到同学看诊,这次倒是把了双手脉,也是刚才的情形:每只手差不多一分钟,随意闲扯的时间居多,然后龙飞凤舞地手写药方 ……

    我站起身走到门口拐弯处,同学也拿了药方走出来。我把药方拿过来看了一下,字迹很潦草,我和同学现场研究了一番后,其它药都认出来了,还有一种实在太潦草无法辨认(后来 我问药师说是酸枣仁)。

    当时我没打算事后写短文记录一下这事,所以忘了给药方拍个照片,也没有刻意记住全部药名,大概十来味药,其中有枸杞、山楂、决明子、罗布麻之类,每种二、三十克,最后一味是“和事佬”甘草,六克。

    旁边就是药房,同学走进去把药方交给药师。桌上正摊开十五张浅黄色的纸,纸上已经放着两味药,这是在给另一个药方配药。仔细看了一下才明白:纸上写的这一剂药,分成十五份,用纱布袋包装,每天一包泡茶喝。

    难怪药方上没有写抓几剂?原来药方上写的是十五天的总量。那么,就算这个药方每种药都是按其上限三十克计算,它这一剂药总量也不过三百克,分十五天喝,每天二十克,就算是十味药,每味药只有两克,我很怀疑:这样的药方能治病?

    同学说抓药可能要等好一会,站在那里评头论足不太好,所以我们走到外面停车场边上,我和同学聊起今天所见所感 ……

    正好同学父亲也踱步过来,原来他就住在附近,问我要不要去家里坐坐?我说不去了,站在这里聊一会就可以了。同学父亲聊了一会先回去了,我和同学继续聊了其它一些中医相关的话题。

    我们返回到药房时,还没轮到给同学的药方配药。一男一女两个中年药师,男的把两张药方拿到门口,放在柜台边上口算手写划价,这其中有一张就是同学的药方,所以我也凑过去看。

    由于刚才看过同学的药方,所以我就只注意上面的中药名,非常确信上面这张就是同学的药方,因为我记得这些药名。没想到竟然搞错了!原来两张药方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十种药中隐约记得好像只有一种药不同。价格也几乎一样,都是两百五十几元钱,好像就差了几块钱。

    两三百克的一剂药,花费两百五十多元钱,其实一点也不便宜啊!据患者反馈的信息所知,我开的药方中,单剂药量最少一千五百克以上,才有可能达到两百五十元这样的价位,按这个价钱和分量来计算,这里的药价至少要贵五倍以上!

    再说,既然诊断以把脉为主,每个人体质、病情都不同,脉象肯定不同,怎么可能两个人的药方十味药有九味相同、用量也一样?而且我估计十有八九其它所有患者都是用同一个药方!

    我想明白了:这是一个轻微到治疗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的通用养生小药方,几乎每个人都用相同的配方,相同的用量,治不了什么病,也不会出什么事,因为这些几乎都是药食两用类,而且每种用量一天不到两克,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如果医师真的名气很大,患者是首次看诊而且深信不疑,也许会有一些安慰剂效应。

    这是华佗再世?不禁哑然!胡吟小诗,笑以记之:

京城院长来金,散人一听动心!

传闻华佗再现,散人当然要见!

真才虚名当场验,不信传言头衔!

原来华佗俗不堪,非常精于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