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论中国教育问题
钱塘散人
一、关于学术自由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马克思说人会制造工具。其实一些灵长类动物也会制造简单的工具,但是马克思也不敢下结论说这些灵长类动物是人。
钱塘散人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思考,或者说有理性。
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教育,都离不开思考。
学习需要思考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学习需要领会、消化,把有价值的精神食粮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思考行吗?当然不行!不思考就不会辨别呀!那就有可能会把垃圾甚至粪便当美味佳肴吃下去。
比如现在很多初中毕业就被父母送到国外去的青少年,父母几百万元的血汗钱投下去了,西方国家的优点没有学到,吃、喝、嫖、赌、毒倒是都学到家了,成了五毒俱全的废人,还有情节轻一些的吸笑气上瘾了,一个青春少女变成半个废人退学回国了,胯下还得二十四小时都兜着尿不湿!因为过量笑气不可逆地损坏了膀胱括约肌的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还年轻吗?确实,年轻人容易犯错,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但是,更重要的是另一个原因:教育问题!中国学校的教育没有让人学会思考和辨别,只是教人接受。
那么,同样年龄的青少年,为什么有些人家的青少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些(大部分)人家的青少年却不会出这样的问题呢?原因仍然是教育!但是这里的教育另一种:家庭教育。
都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没错!比如一个很简单的家教问题:我们小时候,母亲再三教育我们“做人要大气,别人家的东西不能要”,很简单很朴素的一个理念,给我们的效果是什么呢?我年近知天命了,脑子里从来不会有偷摸占有他人东西的念头。
那么,大人呢?大人就一定会思考、辨别吗?理论上来说是的,大人当然会思考、辨别,大人总不会拿着垃圾粪便当粮食吃吧?其实不一定!
比如,专家学者应该很有学问、很有头脑、很会思考、很有辨别力了吧?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拿谁的钱就为谁站台、说话。体制内的专家学者要靠工资吃饭,为政府和政党说话也算是职责所在。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拿了钱,不顾学术规则和道德底线为商业公司(比如房地产)站台、说话,这就要贱一等了。更有一些专家学者拿美国政府或基金的资助,然后就为美国做代言,这就不仅仅是贵贱的问题了,而是骨头含钙量的问题了。
作为堂堂专家学者,为什么会拿点钱就把自己给卖了呢?都是因为不会思考、不会辨别!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良心、人格和金钱、美女哪个更重要呢?
金钱、美女也许很快就没了,即使专家学者本人的这身皮囊最多也百年就没了,但是,诸多证据都表明:人的神识(信息)生命并不会消失,而是永久地存在于天地宇宙之中,那么,这些活着不顾天理良心的人,永远都只能以一种龌蹉的状态存在于天地宇宙之中了,活着做不了人杰,死后也当不了鬼雄了。
这就是为什么古时候真正的士大夫往往视金钱如粪土,甚至视万户侯如粪土,为什么孟子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近代著名学者中,对思想学术自由的宝贵领会最深刻的应该是陈寅恪,此公游历诸国,学贯中西,尤其精研隋唐史,时称“教授的教授”,“三百年才出一个”,虽然只有高中学历,却被梁启超推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当时研究院主任吴宓有点犹豫,因为陈寅恪当时不仅学历只有高中,而且没有什么著作。梁启超说自己虽然著作等身,还不及陈先生三百字(的家书),如果不把陈寅恪请回来,他就会被国外的高校请去。
有一件事能体现陈寅的学术品格:当时政府想请他做历史研究所主任,他说做主任可以,条件是不入党。为什么?入了党就成为党的喉舌,必须为党说话,那就失去了学术思想自由的基本原则。
关于陈寅恪学术思想自由的理念,流传较广的是他为纪念王国维而撰写的碑文,其文曰: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於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树兹石於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修剪得整齐划一,而且弄出造型和图案,看上去固然精美,但是总让人感觉缺少活泼和生气,不如错落有致、不施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景那样赏心悦目。
景观如此,人也一样,一个穿金戴玉、珠光宝气、涂脂抹粉的贵妇人,看上去固然精美,但是总让人感觉缺少活泼和生气,远远不如一个青春活波、素面朝天、出水芙蓉似的农家少女更赏心悦目。
学术思想也是这样,官方的很多文章,章法不可谓不专业,论据不可谓不充分,结构不可谓不严谨,但是总觉得缺少内在的、自然的生命力,没有触及到人性和灵魂深处的东西。
二、关于教材局限
我们都知道学校一般都有特定的教材,有教学计划和大纲,而且是考试都是按这些来的,不是学生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的,尤其是九年制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中,而实际上这个九年是对塑造青少年思想和人格最重要的阶段,灌输进去的东西基本上是终身不忘的,我还记得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本来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了解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各种成果,教书育人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品格高尚、身心健康,同时具备各种知识技能的人。但是,据媒体报道,有个大学的教授(好像是房地产专业的教授)公开对学生宣称:毕业某某年后赚不到某某万元就别来见我。这就把学校、教育都狭隘化了,狭隘到大学只是商人的培训场所,教育是传播生意经的学问。也许某某年后大部分人都成了普通公民,没能赚不到某某万,结果都没脸见老师了,也许其中有几个赚到某某万了,但是已经在监狱里了,或者在ICU了。
教材的狭隘只能说无能为力,教师理念的狭隘,这才是恐怖的、令人无语的!
有人对理学感兴趣,有人对工学感兴趣,有人对农学感兴趣,有人对医学感兴趣,有人对文学感兴趣,有人对史学感兴趣,有人对哲学感兴趣,有人对体育感兴趣,有人对艺术感兴趣 …… 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为什么要大家都去赚钱当商人呢?
教材由国家统一编写、而且内容要受政党思想的约束和框定,这样培养出来的公民,一般来说只能是知识结构单一、眼界狭隘的良民顺民,所以才会出现上述的那种把教育等同于生意经的教授。
按我的想法,国家最好不要统一编写或指定教材,书籍可以放开给社会各种机构去出版,学校选择教材和读物也应该参考学生的兴趣到市场上采购,当然,政府要对市场上出版物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其内容健康。
三、关于思维局限
在中国读过中小学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恐怕很多人会说是考试!每门课每个单元学完要测验,每门课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读到初中毕业个个都是“身经百考”的考场老手了。有的人还考上了瘾,除了学校课程的考试,读大学期间竟然考出来各种证书好几十本,摊开在寝室地上满满一大片。
考试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告诉你一些已知的条件,让你求出某个未知的结果,这个结果即俗称的答案,而且一般都是标准答案。换句话说,出题者早就设定了目的地,让你必须往那里走。也就是说,考试的思维是:人家需要我怎么做?
但是,现实中的事情,往往是我想怎么做?尤其是创造性的工作,不可能事先都有标准的答案等在那里,而且思维决不能是线性的,必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甚至逆向的、扩散的、聚焦的、跳跃的 ……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的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了,还在继续考!中国人对考试的迷信程度,要超出其他国家和民族很多。这些身经百考出来的人,实际做事的时候可能往往没有主观能动性,因为一直都是被人考的,而不是他想做的。
我亲眼所见、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博士生宿舍,桌子上有一面小镜子,一个前框和一块背板把镜片夹在中间的那种,前框和背板吻合得很紧密,一个博士生想把镜片拿出来,用手指甲不停地抠背板的边缝,怎么也抠不出来。我看着实在忍不住了,拿过来从前面把镜片往后推了一下,背板就出来了。
为什么接受西方科学教育的、或者搞科学研究的人,无法理解中医的思想呢?因为思维的局限!局限在物质、局限在有形、局限在局部 ……
这些人更加无法理解佛家道家的思想,而且比中医更难理解,中医好歹有针灸、草药等等可见的方法,佛学连这些都没有,直接是神识的变幻,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心物一元 ……
四、关于意识形态
我国政治体制最被美粉、公知们指责的是一党执政,这种体制有几个较大的弊端,一是领导体制容易导致集权化、专制化甚至终身制,二是政党指导思想单一化、僵化甚至教条化,三是对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公众思想有相应的控制。
体现在教育方面,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青少年在国民基础教育范围内,想学哪些课程不是那么自由的,公民的言论也不是那么自由的,公务员系统中甚至思想也不是那么自由的。
比如我有个同学是公务员,原来对养生修道比较感兴趣,但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却主动地转发一些官方信息、甚至政府公文性质的内容,我不敢确定他是不是真心想发这些东西。当然,也许是因为我刚刚开始用微信,不知道他以前在朋友圈中是否也发这些。另外有个患者是官方媒体机构的小官,微信朋友圈中也天天发一些官方宣传性质的资讯。还有个中等官(相对于市级政府),关注和转发的都是国家大事,这个趣味层次比较高一些。
有人说到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往往爱说“从出生到进火葬场都有保障”,进入我国政府公务员体系的人员,我估计其吃喝玩乐政府都包了,当然思想言论我党也都管了,你以为退休后就自由了?也得老老实实,一直到进殡仪馆发讣告盖棺定论,否则可以降低甚至剥夺退休待遇,饭碗掌握在人家手里呀!
政府严格约束公务员这是理所当然,而且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社会民众的思想言论进行过分的干预,会让社会生活失去应有的活力,久而久之甚至会让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降低,也就是所谓的“愚民效果”。
如果是底层民众,学识不够多,资讯不够通畅,确实很容易被“愚化”,也就是俗话说的“温水煮青蛙”效应。但是,现在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资讯又相当发达,其实要管制民众思想也越来越难,民众自己的观察判断能力越来越强,不容易被愚弄,只是有时候比较纠结。
比如我在自媒体平台发一些旧文章,有的平台除了涉及敏感内容不能发,医学思想也不能发,这个就算是需要资质吧(谁敢说有资质的才能有医学思想呢),纠结的是养生的、宗教的文章也不能发,谁敢说有资质的才懂养生、才懂宗教呢?政府体制内专家教授多如牛毛,有几个真正懂养生、懂佛学的?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政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清楚,过于轻视民众的智慧,结果会渐渐失去民心。
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非常强调对天地神灵的真诚。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真诚,这是普通民众都知道的道理,其实政府对民众也需要真诚,但是一些政府和官员往往把百姓当做傻子看待,出现一些公众事件后,政府的公告往往谎话连篇、漏洞百出。比如最近有个“城管故意丢烟头事件”,引起百姓的关注和疑问后,政府发文解释说城管是把烟头丢地上计数,结果越解释疑问越多。
五、政党指导思想和宗教信仰的矛盾。
我党现在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党员不允许有宗教信仰自由。
这种规定有好处(对党来说)也有弊端(对国家社会来说),好处是比较容易管理,八千多万党员的庞大政党,相当于欧洲好几个国家的人口,如果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天天只有吵架的时间了,根本就没法管理啊!
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么多党员有五花八门的宗教信仰,包括有神论的、唯心的、甚至一些旁门左道的歪理邪说,那更没法管理了!因为这些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不相容的、甚至是冲突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是灵活的、与时俱进的,当年毛先生把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情况进行本土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结束了中国近代屈辱战乱的历史,缔造了统一的新中国,邓先生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灵活运用,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和巨大成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见解,把中国这首大船的经济建设推上了正确的航道,使中国从独立走向强大,习先生需要怎么做?他需要让历史文化悠久、经济日渐强大的中国重新肩负起全球的责任、人类的担当。
毛先生和邓先生都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成功,习先生也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可见,我党确实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做到了活学活用、与时俱进,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体系本身(不是运用)却没有与时俱进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的唯物主义没有与时俱进!唯物主义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是当年马克思先生考察和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所有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
本来,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必须考察所有人类文明成果,然后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准确的结论。但是,马克思先生没有到过东方的大国中国、印度,没有把东方思想和文化也包括在他的考察对象中,而实际上,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华文明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文化和制度的先进性、经济体量的大小都处于世界的中心和首位!中国祖先们住楼房、吃美食、穿绸缎的时候,很多西方民族还在居山洞、啖生肉、裹兽皮呢!
而东方的思想文化从来不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从来没有向外求索,从来都不认为人类能够或需要征服自然。所以,实际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在鼓捣出来的当时就是基础不可靠的、值得怀疑的!那么,现在呢?现在的问题就更大了!
因为,西方自然科学本身也是在发展的,马克思去世的时候,爱因斯坦才上幼儿园小班(4岁),在西方自然科学领域,相对论还没诞生。但是,再过几十年后相对论诞生了,首先就动摇了西方物理学大厦中的物质基石,因为相对论表明,物质不是确定的,它与能量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与时空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
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量子力学开始形成。
等到量子力学日渐成熟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微观世界的物质其实是搞不清楚的,而且意识才是宇宙的基石,灵魂也是确实存在的!而这种思想在两千年前的东方中国(道家)、印度(佛学)早已是常识!那么,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石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还能住人吗?
那么,我国这种意识形态管制的弊端在哪里就很显然了:它导致国民不会真正思考。
不会思考的国民会有什么后果?会吃什么苦头?
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吃血与火的苦头!
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某某大革命,领袖说什么都会导致国民如痴如狂。
又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到现在,美国人说什么都会让很多中国人如痴如狂。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西方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思想已经毒害到社会领域,因此在国际交往中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强权信条、炮舰政策,他们不知道资本的逐利特点和嗜血本性,还以为美国人会给别国人民当菩萨呢!
除了上述弊端,我国这种意识形态管制还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在政府官僚体系中产生大量的阴阳人、两面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道貌岸然地台上作报告说得天花乱坠,首鼠两端地在现实生活中做得龌蹉不堪!
六、教育事业变产业的弊端。
本来,教育是为了国民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社会公民,医疗是为了维护公民基本健康、保障家庭和社会正常运行,这两个行业是属于国家和政府的事业,基本应该是公益性质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如此,甚至很多比中国贫穷落后的小国家都如此,当然以前的中国基本也是如此。
但是,改革开放差不多二十年后,大约在江朱当政时期,中国把教育和医疗行业进行了产业化,包括高校大规模扩招,学校大规模升格(比如大专升格为大学),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以致于发展到现在乱象频出,同学这次发给我的原文中,揭示的基本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比如说,老师一边拿着政府财政拨款的工资(也就是纳税人的钱),一边又把职责范围内的教学内容拿来当生意来做,狠狠地宰割纳税人的孩子们。
举例来说:本来应该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一些重点部分故意留着不讲,而是放在课外的补习培训班里讲,不参加补习培训考试就不及格!不参加补习培训班老师就给你脸色看!所以只能参加补习培训班,而参加补习培训的都是本班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本来应该是坐在学校的教室里免费听课的。
还有一些心理龌蹉变态的男老师,在给女孩子进行一对一补习,趁机揩油吃豆腐!一边领着国家的工资,一边拿着孩子家长的高价补课费,一边还在补习对象身上享受淫欲,这教师的职业真是令人眼红啊!
更骇人听闻的是:这种行为甚至发展到屡次奸淫的地步!而且受害的女生已经是十六七岁!按年龄已经是高中生,竟然无知懦弱到这个地步!很大的原因是我国家庭和政府对青少年进行“绵羊式教育”的结果!孩子们从小被灌输: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老师做的都是对的 …… 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反抗,这些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成了:美国人说的都是对的,美国人做的都是对的 ……
如果说得严厉一点,我认为中国的很多家长都是自作自受、自食恶果!为什么?中国家长没有独立的思想(也是受教育的毒害),喜欢跟潮流、喜欢攀比啊!看到孩子的同学花高价报了钢琴培训班,砸锅卖铁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参加钢琴培训班,也不先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音乐细胞?能不能看懂五线谱?
当然,现在的教育出现这种现象,有一个很客观因素:现在学的基本都是西方科学。
西方科学有什么特点?它是分科研究的学问,而且越分越细,知识越来越多。另外,由于西方科学向外求索的特点,也导致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我们父母辈的人,高小(高级小学)毕业已经算是有文化的人,现在呢?大学毕业也不见得有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花个几年时间,也许就能把当时所有先人的著作都读遍了,现在呢?读到博士毕业也学不完全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和著作,甚至学一辈子到老死也学不完,因为没等你学完前面的知识,后面爆炸式产生的新知识早就把你淹没了。
但是,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越接近真理吗?不见得!从东方思维的角度来说,知识越多有可能越糊涂,这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庄子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内篇·养生主)。
至少我是不愿意再为了追求无穷无尽永无休止的知识和现象,而耽误了对宇宙大道、人生真相、生死问题的终极探求了,不到不得已时甚至微信都不想用。
七、国民教育理念的偏差。
上一节提到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报钢琴培训班的事,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家长们对于消费投资的盲目攀比、不理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抱着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教育的念头,这又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关键是怎样合理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本来,教育的内涵,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们正确健康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人处世的原则,还有修养、品格、意志等人文方面的东西。大家知道“师傅”是什么含义吗?读者可能觉得我太荒唐了,竟然问这么低级的问题,谁不知道“师傅”的含义呀?我看不一定!
在古代,“师”和“傅”的含义是不同的,“师”指的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人,所以也叫“授业师”,而“傅”主要是教给学生生活、修养、品格、意志等方面的东西,所以古代有少师、少傅,太师、太傅的区别。另外,“师父”的称呼主要是“事师如父”的含义,因为在古代天地最大、君主(天之子)次之、父母亲再次、师傅仅次于父母,所以上供的牌位上写着“天地君亲师”。
在我国的学校里,“师”大概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教授、讲师,“傅”大概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生活老师、辅导员。在古代,“师”和“傅”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差不多,但是,现在的大学呢?生活老师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教授就不同了,关系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毕业找工作,因为现在的大学基本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人才加工厂,根本不是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通才和大师的摇篮,导致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错,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实际上,这样的人才顶多只能算次品,甚至是半成品。这是全国性、全球性的现象,不是某个家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当今时代西方科学横行天下。
全世界、全中国本来就存在这样不合理的环境和风气,到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这里,这种焦虑就被成倍地放大了,生怕自己的子女将来知识和技能比不过人家,恨不得自己的子女什么都学会,而学的只是知识和技能。
但是,知识和技能是学得完的吗?西方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根本学不完!有人估计过,从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一生的时间里穷尽所有知识和技能,所以,必须减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留出来学习三观、品行、修养、意志,以及修道,解决生死问题,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只有知识和技能的半成品。
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我们知道,中国隋朝(隋文帝杨坚)开始科举制度,也叫开科取士,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等于是给大家一个公平的机会,使人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社会地位,贫富贵贱不再是“世袭罔替”,这大大地促进了人才的涌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因此还传播到了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在中国,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才取消科举制度,开始兴办西式学堂。像康有为这一批人还参加过光绪时期的科举考试,还发生了众举子“公车上书”事件。
所以,在中国,应试制度和思维可谓是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流传到现在,演变成了高考,虽然考的不再是八股文,仍然是国家统一考试,有标准答案。
科举考试的题目都是在四书五经中选的,而且从南宋开始,指定从朱熹批注的四书中出题,题目必须是符合统治阶级意愿的才行,文章严格按八个部分和环节展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现在的高考虽然没有这些机械死板的形式限制,但是国家需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肯定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因此,高考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学生们想学什么东西,都得跟着这根指挥棒转。
在高考产业下,还有一种极端的现象,那就是完全把高考当产业、当生意来做,纯粹以高考升学率为唯一目的的“考试工厂”生意兴隆!比如河北的衡水二中、湖北的黄冈中学、安徽的毛坦厂中学等。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些中学高考前召开全校师生誓师大会的景象,那一种迷离和癫狂,我估计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某某大革命时期差不多。
还有伴随产生的每年宣传“高考状元”现象,其热闹景象丝毫不逊于古代科举制度下金榜题名!广东就有一个地方让高考状元披红挂彩、头戴状元帽、骑着高头大马游街,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其实,国家教育部门早已经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和弊端,很多年前就提出了重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政府手里的这根指挥棒举在这里,孩子和家长们怎么可能往别处去呢?那不是自寻死路、等着失业吗?
我自己就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当时的高中为了对付高考采取题海战术,我喜欢自由思考,不太适应这种方式,所以当年学习和考试失败是毫无悬念的。直到 04 年定居杭州,当年的高考旧情节还是难以彻底了断,所以听从妻子的建议自考了浙大本科。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我党的这种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是失败的,一个最打脸的现实是:北大清华毕业的本科生中,毕业后一大半都是出国的(大部分去了美国),据说清华本科毕业生出国率占百分之七八十!我当时高中同班的高考状元,现在就在为美国人民服务,而且特朗普总统可能还不乐意,扬言把这些人都赶回中国!
北大清华利用自己的名校优势和国家政策倾斜,用掐尖的方式把全国最优秀生源都集中到自己麾下,毕业后却跑去为国家的死敌美国服务,我党我国政府该作何感想呢?即使这些人日后回国来了,早已被美国的思想洗脑、被美国的生活方式污染,回到中国也十有八九会成为美粉,甚至日后可能成为威胁我国社会的带路党。
九、教育成果无关于金钱
近代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我去过国内好多大学的校园(包括北大、清华),高楼大厦不亚于城市的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但是,从我中学毕业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中国哪个大学出了某个领域的大师,更不要说通才式的大师了!媒体上报道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师,也都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宝贝,差不多都是风烛残年了!
据报道,某总理去探望晚年的钱学森时,这位科学大师、爱国者提出一个世纪之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
这些年倒是好几次从媒体中看到“学霸”之类的报道,但是,到底是真的“学霸”或者仅仅是“考霸”还不知道呢!如果仅仅是“考霸”那没什么意义,即使真的是“学霸”,也不值得欢喜,因为,会学和会做、会创还不是一码事。
去年偶然看到媒体报道,说浙大(紫金港)医学试验班招了一个“学霸”,这个孩子才十三岁,堪称“学神”哪!而且是医学专业。我很有兴致地想去拜访她,可惜的是没能成功,据帮我联系的同学说,由于孩子年纪小,前期采访的媒体太多,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学校把她保护起来了,一个学期之内不能接受任何来访。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多,高校的大楼不可谓不多,但是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大师?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有独立的人格,不要说大师,德术双全的合格人才都不容易培养出来。
教育的成果,不是金钱和硬件所能决定的,古人说“寒门出贵子、白衣成公卿”,现在也是一样,西南联大那么艰苦简陋的条件,仍然大师云集、群星璀璨,现在随便哪个三流大学的硬件都比那个时候强十倍,但是,大师就别指望了!
十、知识技能无关于品行修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教会做人,做一个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修养、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而不是教会升官发财的套路。
我国的教育领域、甚至是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内,都有一种很不合理的、甚至与教育本能背道而驰的现象:把一些成绩特别差的、或者特别顽皮的、难以管教的、屡犯错误的孩子开除了事,也就是把国家社会指望他们教育的对象当做包袱甩还给社会。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怕这些孩子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特别是怕影响升学率、还有学校的名声。
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其实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去管教,最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正是这些所谓的差生和问题孩子,使他们回归正道、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我国的学校本来对品行、修养、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就很欠缺,假如又不教给他们谋生的知识和技能,却放弃教育把他们甩给社会,将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可能非常大,而受害对象中有可能就是开除他的这个学校的校长、老师或者他们的亲友。 据报道,广西桂林市永福县高三学生周某多年前与初中班主任产生矛盾,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7月2日,周某潜入学校残忍地将已经当校长的前班主任杀害。
当然,即使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学得很高了,也不能表明教育就是成功了,比如,最近有个闹翻媒体的社会事件:在高铁上有个男人霸占了他人的座位,该座位的持票人(一个姑娘)要求他对号入座,这个男人不但对姑娘油腔滑调,而且对过来劝说的乘务员、乘警也耍无赖,最关键的是,这个男的是个博士!据说还是社科院工作的博士!于是引起舆论大哗!
大家知道社科院是干什么的吧?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看来这个男的读书读到社科院博士毕业,已经成精了!把社会问题和现象都研究精通了!所以可以把乘客、乘务员、乘警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了!料定这些人无奈他何!
我个人很怀疑,这个社科院博士出现这种极度反常的行为,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这个博士可能在负责某个社会科研项目,内容是观察高铁上旅客遇上霸座耍无赖的人(尤其是这个人还是博士)会是什么反应?会引起什么社会舆论?该研究项目的题目很可能是《关于中国民众在高铁上遇到霸座博士时将会有何种反应以及会产生何种社会舆论并该做怎么样的事后攻关补救措施的研究和心理分析》,项目的实施者就是该博士本人,项目的资助者可能是美国兰德公司,该项目可能是兰德公司为美国政府做的《如何搞垮中国》总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
2、这个博士可能此前刚刚从某个心理咨询师那里出来,咨询师提醒他回家时最好打出租,不要坐高铁,否则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博士自信满满,没有听从咨询师建议。也可能这个博士最近在某某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趁着放风时间偷偷溜出来乘高铁兜风。
3、这个博士很可能是受某个艺术界朋友的委托,在高铁上进行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因为艺术这东西深不可测,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可能做出来,我们普通百姓无法理解。
所以,我宁可抱着善意的希望:很有可能哪一天这个博士就凭这个高铁霸座研究项目弄个诺贝尔奖来玩玩,到那时候,当时曾经无意中参与项目的姑娘、乘务员、乘警都将沾光出名成功臣、网红!
后 记
今天下午从微信平台收到RX同学的三条信息。
其一是:题目为“当上学也成为奢侈,我们除了叹息,还能做什么?”的 Word 附件。
其二是:文建,中国的教育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你看一看,你文笔好,有什么修改?
其三是:希望每一个清醒有良知的中国人,能够为推动中国教育的良性发展出一份力。
看完第三条信息,我赶紧放下手中的事,先阅读他发过来的原文,同时脑海中涌出一大堆平时就在思考的中国教育问题。
我虽然好舞文弄墨,甚至有时候一时兴致,凑一首不一定合乎章法的小诗。
但是,论及国计民生问题,其实与文笔好坏关系不大,
真正的问题是我的很多思想观点,都不可能得到官方的认可,甚至在自媒体平台上都通不过审核。
另外,我不明确他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写好拿去做什么用?通过什么途径和平台展示内容?或者并不公开发布,而是作为企业或私人的资料?
原文前面部分主要是指出了当下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中间部分有很多具体的数据,像一篇市场调查报告,只是其中夹杂了一些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社会思考。
从后面部分来看,应该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士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观察和思考、呼吁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管理建议。
原文主要是从中国不合理的教育成本、费用和负担的角度切入,其实中国教育状况积弊日久问题多多,不仅是费用负担,国民的心态也很不理性。,
原文并无知识、语法、逻辑、数据等等之类的常规错误,主要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角度、深度、重点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所以,我决定不改动原文,而是把我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另文列出,由RX同学自己选择可用的部分整合到原文中去。
昨晚拟定了小标题,写了一会眼睛撑不住只能睡下了。今天开始继续写,一直到傍晚才完工,看看已经写了一万一千多字。
很长时间没有写过这种万言长文了,尤其是开始使用微信以后,经常要回复问题,甚至好多天都没时间到自媒体平台去发现成的旧文了。
钱塘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