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西溪初访季惟斋

 

钱塘散人

 

一、久闻大师是同乡

 

去年外甥女邀请我参加金华文学圈的一次小聚会,席间有个男士提到季惟斋的名字,并盛赞季很有学问。

据此男士介绍,季是中国美院客座教授,祖籍金华汤溪大淤,有书画理论方面的专著传世,是国内公认的书法理论家,同时兼通儒释道。

 

我在席间现场百度,看了介绍后,觉得季确实有学问,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见见他,并现场打电话向高中时期(老家汤溪)的一个同学打听是否认识季?可惜同学也没听说,不过他说会帮我打听一下。

 

次年在我插班的班级三十周年毕业聚会,与班长 Z 一起到他老家,席间班长说其外甥女有意报考艺术院校,这让我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浙工大W同学初中时期的历史老师,是个著名的画家,我曾应同学之请为他及其夫人看诊,另一个就是季。所以我又现场打电话给老家汤溪的同学,结果他还是没能打听到消息。

 

由于一直没有引见人,此事只能暂且搁置了。

 

最近一次随陈会长去给一个画家H看诊,H也是中国美院客座教授,东北吉林人,国内画虎名家。

 

我无意中提到这件往事,没想到H说和季惟斋在一个圈子,因为他一个朋友是季惟斋的入室弟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帮我联系安排见面。

 

我有点意外,当场表示感谢,但是心里其实也没有抱十分的希望。

 

没想到这个H很认真,18号去临海出诊的火车上收到他的微信,我正准备回复确认时,又接到他打来电话,说帮我约好了,和我确定本周六中午十二点半到他工作室,下午一点钟去见季。

 

 

二、呼朋引伴往拜访

 

随后我发微信给妻子和W同学,说明此事的缘由,并问她们两个有无兴趣同往拜访季?我知道她们两个对文化、健康养生类的人物会有兴趣,记得多年前她们两个曾随我一起到湘湖拜访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

W 回复说最近忙,没时间同往。妻子则未置可否。

 

次日我又在金华一中同学微信群中发出邀约,结果收到了意外的惊喜消息:据班级群里的C老师说,季是金华一中 93 届的校友!并给我发来了最近金华一中X老师造访季的合影。

93 届?也就是比我们还小六岁?他留着长胡子,我以为年龄比我们大呢!

更意外的是:W同学看到C老师的图片,给我发来微信说季应该是她大学同学的学生。

我惊讶地回复:啊?还是学生辈啊?年纪轻轻有如此成就,可敬可敬!前途不可限量!

我告诉W:季是汤溪乡大淤村人,我专门两次打电话问过(老家汤溪的)Y同学,他也没听说此人,没想到还是一中校友、晚辈!

W感慨回复: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前辈了。

我也不由地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看来此人比我更好古乐道啊!

我之所以说他比我更乐道好古,因为我也算是个乐道好古之人,但是,我看百度介绍中他写的那些诗(我看他喜欢写七言律诗),竟然有很多的生僻字我都不认识!还有好多典故我都未曾读到过!

 

Y同学看到我发在群里的信息,回复说:是你自己搞错了年龄(所以不能怪他没能帮我打听到消息)。

这倒也是事实,我回复他:我在百度图片中看季留胡子,而且书画名声卓尔,想当然地以为年龄比较大。

并故意逗Y同学:同乡中有此等高人、乡贤,你见多识广竟然没听说?有失察之过啊!

 

周六上午与妻子前往和平会展中心看车展。在出租车上,我想起W没时间同往,不知道L老师(我曾经讲过课的学堂老师)有没有兴趣同往?所以给她也发了短信,说明此事缘由,并问她有无时间和兴趣同往?

L老师回复说,她带着孩子们月底要考试,就不过来了。

 

按以往的经验,我本以为看车展至少得两个小时,因为看那些美女车模至少也得半个小时吧?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车展规模很小,半个多小时就转完了。

我们从和平会展中心坐公交前往滨江。在公交车上收到了H画家的信息,问我过来了没有?可见此人做事很认真。我回复说已经在半路上了。

我们到了 H 画家的工作室附近才十一点半,妻子说早一个小时过去不合适,所以先到附近找个地方吃午饭。

我们正在吃兰州拉面的时候,收到了H画家的信息,问我们到了没有?我告诉他我们正在附近吃午饭,他让我们过去一起吃。

我说午饭就不麻烦他了,我们已经在吃了,吃完马上就过去。

我们很快就吃完了,起身往工作室方向走去,让我意外的是:半路上看到迎面走过来三个人,其中一个正是 H 画家!

我心想:我们过来了,你们却出来了,要是没有在半路上碰见,我们岂不是扑空?

于是我们掉头跟着他们走,他们也是出来吃午饭的,据 H 画家介绍,与其同来的两个人中,一个正是季的入室弟子 G ,河南人,长着娃娃脸,而且身材瘦小。另一个男子 B是从甘肃某中学过来进修的美术老师。

让人吐槽的是:他们三个老爷们大步流星地往前走,把妻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弄得我很尴尬:追上他们又不好,陪妻子走也不妥,只好走走停停地落在中间。

 

午饭还是在上次他请我和陈会长吃饭的东北风格饭店吃的,因为我们已经吃过,就在桌边坐着陪他们聊天。

G 得知我是中医,提出让我帮他看看,所以饭后一起回到 H 画家工作室,打算给 G 看看。正准备看诊,G 一看时间十二点半了,怕赶不上约定的时间,所以又建议先去找季,回来再给他看。

 

 

三、校友学弟风格奇

 

一行人同往出发去找季,我也不知道车子往哪个方向开,好像是回头又过了钱塘江。

这一带环境非常优美,绿树成荫,妻子倒是看出了大概位置,她说这是西溪湿地附近,因为旁边就是报仙寺。

车子在一片气派的别墅区旁边停了下来,G带路找到了季的工作室,房间到也雅致,靠墙有一排紫黑色镂空书柜。

我们进去的时候,季正坐在书桌边,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给学生们讲课,内容是庄子。学生大概有十几个人,都是成年人,坐在人造藤椅上,面前拿着统一的教材,有的还在认真做笔记。

季的体型丰满圆润(从中医角度来看比较虚胖),脸型和五官也属于圆润的类型,戴眼镜,留山羊胡子,扎马尾辫,一副艺术家的标配,眼皮看上去似乎有点浮肿。

看到我们进来,他暂停讲课,G 简单地和他说了我们一行的来历,我们就坐下来听他继续讲课。

季讲课比较有激情,看过的书应该不少,思维、语速、口才还不错,也没有PPT投影之类的玩意(其实讲这类课也用不上),整个过程都是语言表达。美中不足的是他手中一直拿着教材,至始至终都是对着教材内容做一些讲解和发挥,而且有些内容明显是信口开河,属于无稽之谈。

记得那年在浙工大讲课,我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既不用PPT ,也不看讲稿,全程脱稿讲。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还是改不了老毛病,听到一些地方忍不住要插话或提问,季似乎很不乐意。

 

听课的学生中有个来自诸暨的大哥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来愤愤不平地指责我,可能是为了显示他与老师立场一致,或者是他平时特别崇拜他的老师,看见居然有我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来此拆台,故而怒不可遏,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听起来季自比为庄子,其实我也比较认可老庄的处世态度,但是我还不敢公然自比,所以自称散人。

庄子比较逍遥自在,我则比较自由散漫,不知道庄子遇到散人,接下去还会有什么好玩的事发生?

所以我也没有在意,该说的还是继续说,但是季显得越来越不耐烦,最终直接阻止我继续说下去!

 

 

四、散人放荡庄子狂

 

好吧!不让我说,我只能闭嘴保持安静,但是听到一些内容时实在想说怎么办呢?在后面继续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把这些内容用关键词先记录在手机上,想看看后面还有没有我说话的机会?

 

到了四点半,季结束了讲课,说是五点钟还要有事外出,给大家半个小时的互动时间。所谓的互动,就是季按顺序挨个点名让学生讲讲今天听课的心得体会 (钱塘散人:按理说既然是互动,就应该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第一个发言的是坐在我对面最远处的姑娘,来自云南昭通。她可能是第一次听课,可能还没入门,结结巴巴说了一点想法。我看她实在说不出什么了,就对季说“说不出就算了吧”?季还是坚持让她继续说,并“循循善诱”,姑娘终于又憋出了一些明显费劲的话。

学生们倒是很认真,多少都说出了一些感想。

在学生们发言的过程中,我又记录了一些想说的内容,以关键词的方式记录在手机上,并一直耐心地听着学生们的发言。

 

值得赞赏的是:学生们都讲完后,季还真的让妻子和我也发言!

妻子的态度很谦卑,她说很有收获,回去后要退出一些不必要的微信群,而且要争取做自己的“王”!

这样的发言的内容显然让季挺受用,因为刚才听课的过程中,季也提到他把自己当做“王”。

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杂文,题目是《人王,心王,法王》,但是在自媒体平台无法通过审核。我不知道他们口中的“王”指的是什么?应该是指心王吧?也就是能掌控自己的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当季点名让我发言的时候,为了表示诚意,我特意站起来做了一个抱拳的动作说:谢谢你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确实有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没想到季随口说:我给你两分钟时间。

我只好如实相告:两分钟恐怕做个自我介绍都不够吧?好吧!我就从后往前说,能说多少算多少吧!

我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其实,我和你们季老师算是同道中人,我也有个道号叫钱塘散人,百度首页首条可以搜到。

然后,我就尽量用快速、简洁的词语,从后往前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没想到的是,我还没说完,季就“粗暴”地打断不让我再说了,起身离座做出结束的表示。

这时,第一个发言的云南姑娘走到我身边,问我能否把笔记给她看看?我说只是临时记在手机上的,而且只记了一些关键词,如果发挥出去说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要不我直接发给你吧!

于是她扫码加了我微信,我把电子版、减缩版笔记发给了她。

这个姑娘比较年轻,可能人情世故的顾虑较少,所以敢现场过来找我要笔记、加微信,其他人可能不敢在季老师面前这样做。

他显然不欢迎我这样的听众和学生,估计不会再有下次因缘了。走过门口时,季正好与云南姑娘站在门边讨论,我特意与季握了握手,算是道别。

 

这次听课还有三个感受:

季好像对星相学挺有研究,讲课过程中经常牵涉到这个话题。

他向学生传播甚至宣扬读书为己的观念,我觉得这不太适合。

他涉入学员们的婚姻家庭问题,这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其实庄子思想传承自老子,所以其中有很多类似或相关的思想,但是庄子更多的发挥。

 

除了现场提出的那些问题,我还记下了一些什么内容呢?我记下了如下内容:

 

1、讲课中提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这是庄子中的话,其实它的思想来自老子,《道德经》中有类似的话: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老子言一,庄子则进一步言无。

2、庄子感叹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道德经》中则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3、季说佛祖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却说未曾说过一个字。类似的,孔子晚年也感叹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季提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是的,医院的功能本来是救死扶伤,但是现在却成了交易的场所,没有钱就不给予治疗。

5、季几次提到了“悲欣交集”四个字。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写的四个字。

6、讲课中提到“妻死,庄子击缶而歌”。这是因为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之事,应时而来,顺时而去,并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人出生即入死,出死即入生。

7、当年我读完庄子后的几天内,产生了一种虚幻的感觉,好像周围的任何事都与我无关。我感觉到这种心理是不对的,甚至很危险,因为禅宗六祖明确告诉后人,修行要在世俗生活中修,而不能离世去修。所以,几天后终于被我自己走了出来。

8、季提到普通百姓对死亡的恐惧。普通百姓为何恐惧死亡?因为他们以为肉身散坏了,生命就消失了,而不知道在佛家眼里,散坏的只是躯壳,其实真正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所谓“佛性离生死”。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人肉身会死,但是不会恐惧。

9、季说我们的肉身是化身。可能是他记错了,我们的肉身应该是报身。

10、            季提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来自《金刚经》,当年六祖慧能就是听了这句话开悟的,当时五祖看到慧能请人题写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知道慧能已经明白了“无住之心体”,但是还不懂得“生心之妙用”,所以特意让慧能半夜三更到方丈室,五祖为他读《金刚经》,当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然开悟了。所以,这句话的关键和重点在后面半句“生其心”三个字,即我们要知道生心之妙用,生什么样的心呢?我们应该生“无所住之心”。

11、            季说他能把外部的负能量吸入身体,进入中丹田,为己所用。这显然是信口开河的无稽之谈!确实,降伏能量包括外部的能量,但是更重要的是内部的能量,也就是自心的能量,所以,如何降伏自心是修行最重要的内容。

12、            季提到了成功学、阳明学,但是没有说具体内容。成功学的基础来自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潜意识理论。阳明学则属于心学,来自陆九渊(陆象山),合称“陆王心学”。

13、            季提到了李小龙,并认为过度训练的人身体不健康。是的,李小龙由于过度训练,结果英年早逝,他死后,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身上都是肌肉,几乎没有脂肪!而实际上,健康的人体需要一定比例的脂肪。

14、            季提到修行要逆向而为。是的,《易经》系词中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易经是预测未来事物的,所以是逆数。修行也一样,“顺则凡,逆则仙”

15、            某学生(女士)提到她现在很容易满足。是的,《道德经》中说“少则得,多则惑”。

16、            季的入室弟子,也就是带我们过来的 G说今天的课让他体会到了无为。是的,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但是,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无为是为了让身心处于空灵状态,目的是为了后面的“无不为”。

 

 

记:

 

回家后,因为今日西溪之行的记忆很清晰,我竟然把前两天堆积下来的药方丢在一边,动手先写这篇文章。

其实这是不可以的,因为毕竟治病救人更重要,所以提示自己下不为例。

昨天X同学刚刚在微信群中提醒我:辩论和救死扶伤到底哪个重要?你自己权衡决定。

 

做小诗曰:

 

西溪初会季惟斋

钱塘散人


久闻大师是同乡,

呼朋引伴往拜访,

校友学弟风格奇,

散人放荡庄子狂,

一席问答显愠意,

半生逍遥不复常,

今日因缘有际会,

他年相遇已坐忘。

 

--------------

此文发到班级同学微信群后,受到国外 Y 同学的赞赏,令我甚觉意外!

因为 Y 同学向来诙谐幽默,而此文乃非常严肃的人物访问记,竟能入其法眼?

Y :全文拜读完,写的真好!

我:难得Y老板(同学们昵称其老板)赞赏!这么严肃的文章也能入Y老板法眼,说实话令文建有点意外!

Y :文笔扎实,朴实无华,有民国时期的风格,我比较欣赏。

我:过奖过奖!!民国时期群星璀璨、大师辈出!!文建只能望其项背!岂敢相提并论!我们这个时代,由于传统文化断层,已经是没有大师的时代了!所以,当我听说中国美院有这么一个大师级的同乡,迫切地希望相见畅聊,想借此弥补自己艺术方面的欠缺,没想到由于文建生性率直,其人亦自视甚高,颇为狂傲,以致于契机不佳,无缘深入相谈,甚是遗憾!

。。。

另外,也有老师和同学发来留言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W 同学:需要学会默默倾听,而不是急于表达,在别人的场要尊重别人,求同存异,私下交流,不可喧宾夺主。老同学忠告。

C 老师:听课中能做下那么多笔记,产生那么多随想,真不容易。说明水平高。我认为如果理解偏差的小问题可以现场提问,如果针锋相对的大问题,应该课后切磋。否则人家完不成上课任务,而且感觉是砸别人的台,有点不礼貌。

我:你们的意见都很中肯,文建日后会尽量注意改正,虽然我知道完全改变天性和观念有点难。其实我在现场就改正了,开始我都是直接插话提出问题,现场辩论,后来他不让我提了,我也就不提了,记下来的这些是后续 听课过程中想到的(不包括现场已经问答的内容),最后他给了我发言的机会,我才集中表述的,而且根据他的要求尽量用快速、简洁的表达方式。

C 老师:本来你可以给他调理身体,看他那样虚胖。当学生的不如老师显年轻,肯定身体不太健康。

我: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啊!我想从他那里学点书画艺术,他则可以从我这里得到中医调养。可惜初次见面不投机,甚是遗憾!不知日后还会不会有再会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