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阳春一日三思道

 

钱塘散人 

 

子:同道朋友相邀游 

今年阳春三月某周日,有同道朋友组织活动,游双林寺、朱丹溪陵园、玉溪宫,问我有无时间和兴趣参加?

那年我在本地某按摩培训学校讲课的时候,曾经和学生们一起去过朱丹溪陵园,另外两处未曾听说,所以答应一起去看看。

(后注:双林寺在义乌佛堂镇,朱丹溪陵园在义乌赤岸镇,玉溪宫在金东区鞋塘镇)

 

一、 三教合一傅大士

双林寺始建于南北朝,由傅大士开创,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刹!隋朝时期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其寺名即由隋文帝杨坚所题。

傅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是佛教中少有的以居士身得大成就者,据传其为弥勒菩萨化身。

上次给梁老师回信时,我以为援佛入儒、三教合流是从北宋开始的。这次游双林寺才知道,其实南北朝时期的傅大士就倡导三教合一。

傅大士创导三教合一,楼颖著的《傅大士录》中也讲得很清楚:大士一日顶冠、披衲、趿履。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袖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趿履,仿此迹也。

南怀谨先生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学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径,等于是以身设教,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儒学是人世的学问,以做人治世为目的,便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但是,没有佛家的慈悲心肠是不能容物的,“有容德乃大,无欲性则刚”,德大至刚则是一位金刚菩萨了。

其实学佛修道也离不开人世间,而且这是做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所以六祖慧能有一首偈子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至于道家讲清净无为,宁静致远,理论少而智术多,没有道家的脑筋,很难制服一些混世魔王,他们从无为中显现有为,利于逆取,所以人们说:“开国以道,治国由儒。”

当然,这些都是“世间法”,从根本上来说佛家是要出世的,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

所谓三教合一,是指要有佛家的慈悲,用道家的智术和儒家的伦理,才不会走入偏激的途径。

傅大士时代形成的中国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中国的社会和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厅堂里挂了一幅傅大士的画像,上面有佛印禅师题的一首赞诗:

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痴坐待龙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大土合并三家为一家的主张,在我国历史上,确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甚至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一部分。

 

傅大士与维摩禅:

维摩禅,又称“居士禅”,起源于佛陀同时代的维摩诘大居士,又称维摩大士。

维摩大士有四大特点:他是在家信众,有妻子儿女,却能指导出家众修行佛法;他资财无量,横跨政商两道,却智慧圆满,证悟到佛的果位;他辩才无碍,善于随众生根基采用不同语言随缘度化,佛陀的十大弟子、诸多菩萨都有向维摩诘居士参学的经历;他被认为 是古佛“金粟如来”化身,其修行方法是“不二法门”。佛陀亲自将《维摩诘经》命名为《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禅以《维摩诘经》的“不二思想”为根本精神,在中国,最初由傅大士所倡导。维摩禅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法为中心,提倡“出世与入世不二、有为与无为不二、工作与禅修不二、自利与利他不二”,以心为修行道场,很适合现代人既想要修行,又难以离开工作、家庭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它是最贴近大众的修行法门。

傅大士是中国维摩禅的始祖。南怀瑾先生说:“齐、梁之间禅宗的兴起,受其影响最大,而形成唐、宋禅宗的作略,除了以达摩禅为主体之外,便是志公的大乘禅、傅大士的维摩禅。也可以说,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实由于达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总结而成。历代实证“心净国土净”、提倡“息而不灭”、以居士身份弘扬佛法的大德,都是中国维摩禅的后继之师。

 

傅大士《心王铭》: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包裹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之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菩萨,了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能改。是故智者,放空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生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尽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二、 孝子侠医朱仙翁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人称丹溪翁,又称朱丹溪。

朱丹溪是中医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世称其“滋阴大师”。在“金元四大家”中,朱丹溪总结集成了前三家的理论成果,成为一代杂病大家。

所谓“杂病”,其实类似于现在说的“全科医生”,这比较符合我的中医理念,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中医必须是全科,这是其理论基础决定的。在临床中,我也是男女老少什么病都给看,以免落入中医“专家”这种西化的思路,而且这几年一直想结合自己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写一部《中医全科论》,才断断续续写了两章,总是被红尘俗事打断。

一般人都知道朱丹溪是中医,其实除了医学成就,朱丹溪还有其它值得称道的方面。

首先,朱丹溪是个孝子,其学医缘起为母治病。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百善孝为先,人若不知孝道则与禽兽无异,当然,我们应该反对封建的愚忠愚孝思想。

朱丹溪三十岁时母亲患胃病,众医束手无策,他因此立志学医,开始自学刻苦钻研,五年后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 —— 还好丹溪妈妈是慢性病而不是急性病,硬是抗了五年等到儿子医术有成的这一天。金元四大家中的刘河间,也是因为母亲生病,三次请医生都不来,导致母亲不幸病逝,于是促使他立志学医。

朱丹溪治好母亲时中医水平尚未达到开宗立派的程度,他三十六岁时到金华东阳师从理学(朱子学)大师许谦并成为其得意门生,后来两次参加科举失败,决定学医济世度人,这时老师许谦卧病日久,也鼓励他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这时他已40岁了,两年后治愈了老师多年的顽疾。

朱丹溪45岁时,在江浙皖一带遍访中医名师,最后终于在杭州找到了罗知悌为师,其中医水平有了更大的长进。

想想古人的好学精神,真是让我们现在的人惭愧!我现在也是差不多年纪,但是从学中医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自学,从来没有访过什么名师,按理说现在交通通讯都更便捷,却没有遍访名师的勇气,也许是偷懒,也许是自负,或者两者兼有。

其次,朱丹溪年轻时行侠仗义,他做过里正之类的乡村小官,经常帮助乡里百姓对抗地主豪强,这事看起来似乎和当医生没有半毛关系甚至八竿子打不着,其实这是一种天生的悲悯心,如果没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是没有耐心当医生,也成不了好医生的。

再次,朱丹溪作为一个中医,养生方面也应该是很有独到之处的,他享年79岁且无疾而终,在那时七十岁就算古稀之年、高寿之人了。据记载,朱丹溪临终前没有其他嘱咐,只将随他学医的侄儿叫到面前诲之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言讫,端坐而逝。这样的境界,如果用佛家的语言,那就是坐化、圆寂了,用道家的语言那就是虚化登仙了,所以我称其为朱仙翁。

比起现在很多老人在ICU病房里全身插满管子甚至五脏六腑残缺不全在痛苦中离去,那真是天差地别的人生结局了,按佛学的说法,后者下辈子十有八九是要堕入三恶道的。

 

在修身养性、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和归宿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高深的学问,远非粗浅的现代西方科学所能窥视,只可惜,在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狂潮下,唯物质论、唯科学论太深入人心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智慧日渐式微,市场和金钱的魔力则无孔不入。

比如,朱丹溪陵园里有个石刻的太极八卦图案,其八卦画法竟然是内外倒置的,两仪图则顺转了一百八十度。还有,记得那年我去朱丹溪陵园参观是完全免费的,这次的门票竟然开价五十元!后来经讨价还价给我们按团体票收三十元一个,据说刚刚前两年门票还是十元钱的,现在收五十元是因为此处已经被承包了。

 

三、 不知身边有道场

车子在玉溪宫附近停下时,我感觉这周边似乎很眼熟,原来这里就是鞋塘镇东郊的一处田野,东北角就是无水港,南边是金港大道,我经常路过当然很眼熟啊!但是不知道这田野中还隐藏着一处历史悠久、规模不小的道观。

我二十年前初练功时,练的就是道家“周天功”,一星期后入门、两个月后打通督脉,从此就没有再练了,但是至今受用匪浅!早知身边就有此道场,本来可以经常过来打打坐、练练功、沾点仙气啊!

门外墙上有一块褪色的牌子介绍了玉溪宫的情况,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发现其中两段话完全重复了,很明显是电脑中编辑底稿作拷贝时不小心多粘贴了一次,而且第二次粘贴时没有另起段落,从褪色程度来看这牌子挂在这里应该有多年了,竟然无人发现这种低级错误,可见传统文化萧条没落少人问津啊!

这次组织活动的同道朋友是道家实修派,平时也带着一些弟子在练功,所以他上前和里面的道士道姑们一一打招呼,同来的一班人在那边围着一个发髻胡子乱糟糟的中老年道士问这问那,这老道士说话很快,但是口齿发音都不太清楚,说起来似乎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好像进入了一种自发功状态。

我独自在里面转了一圈,大殿上有块四个字的牌子,有三个字很容易辨认,其中有个阐述的阐字我竟然忘记了!认了半天没认出来,还专门去问同道朋友,后来又问老道士,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回来后我为此事专门写了一首小诗反思警戒自己:

 

外 观 与 内 省 

钱塘散人 

常见外事千般错,真如实相难为说,

禅本无语见自性,哪似阐者废话多。

俗务纷扰难清净,居家不易修梵行,

三教合一傅大士,道首儒基佛为心。

 

 

  记、 西湖钱江两放生

 

一、杨公堤边小放生

今年元宵节,应妻子要求,我回杭州陪她过生日。这次生日的主题活动是放生,这是她首次个人举行放生活动,我也是首次自驾车回杭州,正好车子派上了用场。

先到杨家村菜市场花三百多元钱买了很多泥鳅、虾、螺蛳,还有十来条一斤多重的鲫鱼,并特意用氧气袋装着,以保证其能活着到达目的地。

我们选的放生地点是杨公堤边的一处流水池,就在鹈鹕湾附近,风景很好。本来这次放生就我们两个,没有邀请别人,后来她临时约了一个同修的姑娘在目的地碰头。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放生活动,所以只能给她们打打下手,给自己消消业积点阴德。先把鱼虾泥鳅螺蛳倒在盆中,她们两个做了一个简短的佛教放生仪轨,接着往盆中洒了甘露水,然后开始分次往流水池中倾倒泥鳅、虾、螺蛳,大鲫鱼是则一条条往水里丢。

如果是普通百姓看到了,肯定心疼死了,也许还以为我们脑子进水了呢!这次还只是个人的小放生,不久后我跟她到钱塘江边的袁浦码头参加了一次集体大放生, 连我都受到不小的触动,恐怕没人敢说这么多人同时都脑子进水了吧?

 

二、袁浦码头大放生

阳春三地游后没几天,妻子说某日将参加袁浦码头大放生,需要男同胞帮忙搬运,问我是否有时间参加?正好我要回杭州给一些预约的患者看病,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就答应了。

这次可真的是大放生!不像我们在杨公堤花几百元钱三个人的小打小闹。我们在武林门北白马公寓边搭一个女居士的车前往,到达袁浦码头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人,我看应该有四五十个,来者竟然大多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子!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江边堤岸上和码头边空地上停着很多车子,大多是奔驰宝马保时捷路虎之类的高档车,甚至还有一辆不认识的超级跑车。天气有点冷,似乎还下着小雨,好多人都带着雨具,码头边早已停靠了一艘客货两用轮船。

等了没多久,江边堤岸上开来一辆专门运水产的货车(载重量应该在三吨),沿着码头边通道慢慢往江边倒车,在离江边只有两米多远的水泥平台上停了下来,我这老驾驶员看着都觉得悬!因为那水泥平台是个斜坡,如果刹车不好或者驾驶员技术不过关,很可能连人带车就一起放生了!但是这班人显得很专业,熟门熟路的样子,看起来好像 经常在这个码头做放生业务的,我也看到过报道说现在有人从放生中看到商机,把这当做一项专门的生意来做。

货车停稳后,翻下侧面栏板,车顶上的小伙子开始用带木柄的大网兜在水箱中捞鱼,下面人用塑料筐接着,一筐筐地过秤、记账,然后顺着斜坡推送到靠近船尾的水泥地上,我和 船上的一些小伙子接手把鱼儿一筐一筐地抬进船中间,倒进事先放在甲板上的很多不锈钢大盆、半人多高的大塑料箱中。这么多人七手八脚地忙了很长时间才搬完,我估计总量应该不会少于一吨半,都是一斤以上的大鲫鱼!

搬运完毕,大家上船,有女法师(据说是藏传密宗上师,反正我是看不出来半点法师的气味)开始带头念经做放生仪轨,同时轮船起航往下游江心开去。放生仪轨结束后,大家开始七手八脚地往江中丢鲫鱼,开始是用小盆往江中倒,到后来干脆很多人齐心协力抬起大盆和大塑料箱,整盆整箱地往江中倒。我虽然搬运的时候出了很多力,但是放生 的功德就让给大家了,只是站在旁边看热闹。

在搬运的时候,我就有点尿急了,本以为放生过程很快就会结束,码头附近没厕所,人群中大多又是姑娘女士,所以就一直憋着想等上岸后再解决。但是,没想到放生过程这么长!到放生结束,船往回开的时候,众人面向船头站在船中间的甲板上合影,我实在憋不住了,悄悄地溜到船尾,站在船舷边把憋了很长时间的尿撒在了钱塘江中 ,希望江中神仙龙王爷爷能恕我不敬,我还是肉身凡胎,难免有三急呀!

回来的时候还是搭那个女居士的车,据她说来参加放生的这些年轻人中,好多是富二代,整天闲着没事,让他们参加放生活动有事干,他们还挺开心的,干活也很卖力。

有很多人辛辛苦苦捕鱼谋生,有人开开心心把放鱼当活干,在世俗百姓看来这世界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从佛学看来两者完全不同:前者是造业,后者是消业呀!

 

---------------------- 妻子就此文回信如下:

        阿弥陀佛!起心动念无不是造业,放生杀生均是造业,世间法上来说,造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放生是善业,杀生是恶业。那些对人对己无害无利的业是无记业。
        从出世间法上来说,也分善业、恶业、无记业,这个不看作什么事而是看做事的动机(即发心),如果为了今生个人和家人的健康、财富和名闻利养而去做事(比如放生),是恶业(这里恶业不是罪业),为了来世不堕三恶道而去做的事是善业,但这个善业是下士道的发心(放生是为了自己来世的人天福报),为了自己的解脱,即从六道轮回中解脱而做的事,是中士道的发心,即小乘的发心(放生是为了让自己解脱)。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解脱成佛的发心是上士道的发心(放生是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解脱),即大乘的发心。没有任何动机而做的事,是无记业(跟着别人放生,没有任何动机)。无记业不会种上解脱的种子,依然是一种无明。
        所以同样做一件事,不同的人发心不同,得到果报不同。
        作任何事反过来又会影响自己,这样就形成习惯,如同吸烟的人,不吸烟就很难受,这个就是业力。如果不清晰自心,世人都会被自己业力驱动去作为,这个就是轮回,世间的爱恨情仇喜欢不喜欢都是业习。
        如果时时觉悟自己,认知自己的习惯和业力,不被自己的业力牵引,这个就是修行。修行就是观察自心、清晰自心(动机,善念、恶念、无记念)、善用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