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争论之缘起:

前日为同学家人诊治,同学收到药方后来信感谢并问及妻子,我如实以告并托为劝诫。

---------

--:

三个药方收悉,你辛苦了,十分感谢!

你白天要花那么久给人看病,晚上还要花大量时间写药方,我觉得你这一天工作量太大了。注意到你第二个邮件给我回复是深夜快两点了,中医讲究早睡早起,你这样似乎也是不好的。但不管怎样,真的很感谢,即使作为老同学,我心里也觉得很是不安。

这次幸好碰到你太太了,初次印象觉得她是一位非常朴实而又内秀的女性。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跟她多交谈,听一听她对佛学的理解。我觉得自己脑子快枯竭了,最近尤其明显,我想用你的话说是,内心就工作、生活、家庭、社会等的归属感缺乏一种深植内心的思想和理论,也就是“神”的层面的东西欠缺的结果。

祝好!

---------

老同学:

你面子大,昨晚熬到半夜,优先把你一家三个药方写完了,然后倒头就睡了,今天接着写剩下的十二个药方。

好的呀!你和--有空可以常过来,能陪我太太交流探讨佛学那更好,她这方面比较深入,也乐于助人结缘。

你们最好劝她别出家,我看她学佛太投入,竟然决意入空门。其实,道不离俗,内心真清净,居家也可修行。

我不一定有时间陪你们,如果你们两个能说服她放弃出家念头,算是你们的大功一件,到时候我请你们吃饭。

我知道你们都是博导教授比较忙,不过,身心的修养还是有必要的,心神轻灵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劳形不劳神。

有空的话你也可以上我的网站阅读中医和养生方面的文章,或许会有所裨益的,人到中年健康尤显其重要了。

 

--

--------

前日邮件往来争论:

--------

妻:难得你的两个同学对佛法感兴趣,此乃宿世因缘也!但是佛法是实践的,空谈无益(就象看着食物谈论而不去吃一样,食物的真实利益就发挥不出来。)如果她们确实想学佛的话,我可以给她们推荐师父,这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仅仅是闲聊的话,对彼此都没有切实的益处啊!况且我自己修学浅薄,对于无上甚深佛法并没有甚解,与我交流也不会有什么裨益。目前我最怕自误误人,断人慧命,则吾罪大亦。
出家与否是我个人的心愿,是大事因缘,岂受他人所劝?另外,以后陪吃、陪聊的事,我一律谢辞!

夫:中道才是大智慧。正如--同学所说:世俗之人多一点超脱的心境,修行之人关注一下世俗民生。

从来高僧大德也都是深谙世俗事务的,只不过他们不予计较而已,并非孤家寡人自闭心扉,否则如何济世度人呢?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改变,修行方式也应随俗为变,而非固守荒郊野外的修行方式,否则就不会有李一之流的大受欢迎了。

我也素喜清净不爱凑热闹。但是,内心超然物外,形骸寄托市井,对物应机,随缘度人,这是得道之人分内之事。

佛道乃至东方的学问注重实践和实修,这个我比你更清楚。但是,对于凡夫俗子,需要熏陶和机缘,广播善种也是功德。

想当初你日日纠结年年难过自我作对,如果不是这些年我对你的熏陶,你焉能有今日的精神超脱和自在?

妻:选择在世俗中修行者自可在世俗中修行,选择出世修行也无不可。喜欢管世俗之事者古今之外不乏其人,但出家梵行之人如人间的芬陀利华少之又少。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路,但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如何。

很多打着在世俗中修行的人,其实是不不能放弃世俗中所获得的东西、自欺欺人罢。想救人也需自己先学会游泳,否则鲁莽地跳到水里,非但不能救人,反而自送性命。如果在世俗中能够成道,佛陀没有必要放弃王宫的生活了,历代的大德也都是出家人。

人需有自知之明,如果确实达到八地菩萨的修为,出家在家确实是一样的,不会被外境所转,也不会被自己的无明习气所覆,方担当在世俗中拯救众生于水火之责,否则,只是一个妄想而已。

我乃凡夫俗子,常为外境所转,智慧与德性都不足以担当此大任,故当行梵行,精进修行,此乃适合我的修行之方式耶!

争论无益!我志已明,不再答复!

夫:济世度人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成就了八地以上菩萨或者干脆成佛了以后再回头来度人自然再好不过,那毕竟是极少极少甚至是虚无渺茫的或许永远也达不到的自慰。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举,也是某种形式的济世度人。比如说见人落水,扔一根绳子或者伸一根竹竿也能救人,未必要自己成为顶尖的游泳高手以后才能救人。

人各有志,多言无益,似尔等榆木疙瘩九牛难拉之人,我也懒得再费口舌了,我们等着你成佛以后来度化我们吧!

-------------

次日接着短信往来:

--------------

妻:其实潜意识里你还是喜欢一个人生活的,因为你一直是我行我素的风格,不愿意约束自己。

夫:是的,我向来比较自由散漫,这种习惯在青少年(中学)时期已经形成了,否则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世俗事务中一事无成了。

妻:你想维持一个婚姻生活并不是因为你的需要,而是面子和虚荣心的需要。

夫:你觉得你让我很有面子吗?你觉得你能满足我的虚荣心吗?既然在世俗生活,就要有世俗的形式并符合世俗的规则以及道义的责任。

妻:没有啊!我啥也不是,咋能让你有面子呢?

夫:虽然无儿无女人生不太完整不够完美,总算是有个家庭,老来有个伴吧!怎么不是自己需要呢?

妻:人生无常,老来伴随便就能找一个呢!

夫:人不是物品,怎么能随便找一个呢?

妻:跟一个对脾气的人过可以生活得开心,但是跟一个不对脾气的人过,可以有一个锻炼自己心境的机会,所以跟谁过都一样啊!

妻:问问自己的心吧!问问自己的心自己最想要什么?

夫:我最想要的是完整的、体面的、符合世俗规则的生活,比如身体健康、工作体面、经济宽裕、儿女绕膝,以及老有所依,甚至能含饴弄孙……

妻:我撤去,这样你就可以找一个更好的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是吗?

夫:难的就是人到中年,俗业无成,生理身体衰退,路行一半,进退两难。而且我是彻底的三无人员:无职业、无收入、无保障。本来你是正式吃“皇粮”的国家人员,有正式单位有福利有保障,老来可以作为依靠,而今你“过河拆桥”自己解脱了到达彼岸了,我还在此岸茫然四顾呢!

妻:你一定要在此岸打妄想,要这个要那个,即使佛陀在世对你也无能为力啊!你赖着不上船怎能到达彼岸呢?

妻:你想要的越多,则被束缚得越严重。你想要的这些都是束缚你自己的枷锁而已。

妻:俗话说,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世俗的东西,再美好也注定是会坏散的。我郑重劝你还是不要执着于它了,浪费自己的大好年华。

妻:放下外求之心,此岸即使彼岸呀!

夫:既然你知道此岸即彼岸的道理,怎么不知道在俗也能脱俗呢?怎么不知道烦恼即菩提呢?怎么不知道在欲也能行禅呢?怎么不知道居家也能修行呢?这是你思维的狭隘、固化、单一、定势……

妻:道理我也是知道的,但是我心力薄弱,做不到啊!而且我累了倦了,想离开休息了。

妻:比如那天吃饭吧,你们谈论谁,说谁的是否,干我何事?可是我做不到隔岸观火,自讨麻烦。如果我能做到如如不动,那当然是在家出家都一样了。做不到,就得借助于一个团体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心力和资粮啊!

妻:否则,被世俗的这些东西束缚着,白白地葬送了一生的年华,你当我傻啊?

夫:我知道你做了决定是九牛拉不回的!以后你成佛后别忘了回来度化我们就感恩不尽了!

妻:那你说当一个人不会游泳时,你让他先到深海里学游泳,岂不是还没学会就被淹死了?是不是必须先在浅水中在别人的帮助指点下学会基本的游泳技能,然后再到 深水中锻炼一段时间,等游泳水平比较高了,再到海里游泳。那时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海里的疾风大浪,但毕竟可以慢慢适应的啊!人的修行也是如此啊!

夫:没错!但是你如此虔诚地学了这么长时间,难道连基本功都没学会吗?那你们的师傅教人的水平不是太差劲了吗?

妻:与他们无关,是我自己人到中年始遇佛法,各种习惯习气难以断除啊!积习难改就是这个道理啊!而且我只是业余时间学学啊!年龄越小,越容易学。这个道理你不知道啊?

夫:那你就先离去试试吧!什么时候真正开悟了,练就了八风不动的金刚之心,在俗亦能不迷不染了,那时候你再回来吧!也许这是寻求真道过程中的一个波折,或者是宿命和定数。

妻:其实你的自制力也不是很强的,明知吃冰西瓜不好,但是贪图享受还是吃,这一点也可看出,在不能自我约束时,先用一个外在的戒律或环境约束,到自己能够不被自己的贪欲迷惑时,再说是方外世间一如吧,否则只不过之自欺欺人。

夫:原因和道理正在这里:烦恼的世俗环境才是修道的最佳场所,这样修出来的定力就不会再退转了!如果在荒郊野外深山老林道观寺庙修炼的人,自以为修炼成功了,但是到了世俗中很快被迷惑,自己先沉沦淹死了,更不要说度人了。

妻:把放逸当做超过,可放逸毕竟不是超脱。放逸滋养的只是自己的愚痴罢了!善道大师言:人生不精进,犹若树无根,采花至日中,能得几时鲜?

夫:学会了基本功以后,就应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呀!否则,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符合东方学问的原则和特点。再说,像你们能断文识字的甚至高学历的人,即使在理论学习阶段也是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基础的,否则,佛祖他自己又是谁教他的呢?难道他不是自学而是天生的吗?如果这种能力反正是天生的,那么谁也没有必要再去学了,因为学不学结果都一样,反正是白费功夫的。

妻:佛陀在投胎之前已经圆成十波罗密,在他出生时,一个外道看见他就哭了,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这个孩子必然修道成佛,可惜我看不到他成佛的那一天了。即使这样,佛陀离开皇宫后,也是拜过很多老师的。再加上自己的苦修,方得成就的。

妻:六祖慧能如此利根之人,闻经就能开悟,既然开悟干嘛还要去找五祖拜师学习啊?何况我等愚钝之人呢?

妻:一个人从发愿修行到圆成佛道需要三大阿僧骑劫,但如今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当生成就至不退转。

妻:再远的路,再苦的行,既然终究要走的,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 补 记 录

几天后,丈夫收到另一同学短信:

同学:你和妻子的分歧我刚看到了,我和你妻子的脾气很象,认准的事就会一头走下去,对别人的感受顾及太少,相劝也很难。你发在网上是不是合适?我这周六开始,黄(隐去其名)老师带我们在双龙黄大仙祖宫闭关七天。 姜 某(隐去其名)

回复:我认为这个对话在现在的中年夫妻中比较典型常见,所以对那些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夫妻有一定的借鉴和教育纠偏作用,所以把它挂在网上,都是真实的原文,但是我隐去了姓名,所以除了自己圈内的几个人,外人并不知道。我挂上去的同时就把这个链接发给圈内的几个人了,包括妻子本人,她也没说什么。她下周一又要去云南鸡足山参加禅修了,已经订好了往返机票。

同学:我赞同你的观点,可以在家修行,她可能认为找到了以后的路,对此充满希望,不惜代价,可能是前世的佛缘太深了吧?

回复:应该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