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登西拨子残长城

 

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不想称好汉,但是也不能免俗。在北京住了半年如果没有去过长城,那可能真的会有点遗憾。

妻子有北京八十多个场馆的优惠票,大部分免费的,有一部分是打折的。她走以后(赴西班牙),这些票就扔在我这里。这么多的场馆不可能都去,弃之又可惜,所以就选择了比较著名的几个地方,其中首选的就是长城。  

2002 10 22 日,决定去西拨子长城。  

长城在延庆县,根据票上的指示的乘车线路,从德胜门乘车到西拨子下车。车上在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路两边可以看到不错的京郊风景。到了山岭,先过居庸关,随后是水关长城,这个地区都属于八达岭。过了几个小隧道:弹琴峡,石佛寺,八达岭,八达岭野生动物园。

到了西拨子站下车,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我有些疑惑。这时候有一些私营面包车过来拉客,我怕受骗,又走回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问了那里的工作人员,才知道我的免费票上面写的西拨子是残长城。只好在旁边找了一个面包车,花十几元钱拉到残长城脚下。

沿着山脚下的一条砂石小路进去,这条小路叫做闯王小道,当年闯王李自成进京时偷袭长城,就是从这条路进来的。路的两边旌旗猎猎,旗上写着“闯”字。有吊门,栅栏围着的营寨帐篷,大炮,拉粮草的双轮车。一路走进去,就我一个人,虽然阳光灿烂,但是一个人走在这空荡荡的峡谷中,晚秋的寒风阵阵吹来,不免有点心虚:万一路边的乱石中窜出来一只猛虎来,岂不冤枉?还好两边没有什么树林,有一些灌木杂草也已经在深秋的风中干枯了,基本上可以一眼看清,老虎没有藏身之处。拿破仑说他上战场之前就想上厕所(他有严重的痔疮),这可以理解:憋着屎尿上战场行动总是不便利,万一因此失利或失败,岂不是坏了一世英名?

抬头望去,长城高高地匍匐在山峦上,相对于以前步行骑马刀剑的时代,确也是雄关险隘。

过了闯王小道,来到山脚下,这里有一处长城纪念墙。令人惊讶的是:纪念墙上刻的竟然百分之九十五是日本游客的名字!悲哉中国人。欧美的文化与中国很远,相关不大。日本的文化渊源与中国接近,但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民族最伟大的历史遗迹没有什么感受,反而是邻帮的日本对中国的伟大历史古迹有更大的关注。

再往上走一段,路边有石料厂遗迹和石制的火药碾子。也就是说,这里是提供修筑长城所需要的石料的其中一个采石场。火药碾子样子就像中药店里碾药用的金属碾子,火药当然是用来爆破石头的。  

终于走到了长城脚下,我一溜小跑上了石阶。墙基是花岗岩的,上面是灰色方砖,用石灰砌成,从断裂处看,墙体的中间用碎石填充。

为了便于游客攀登,在破败险峻的地方用厚厚的木板铺了较宽的简易台阶,即便如此,有的地方坡度仍然达到五六十度!所以体弱的人不可单独去登残长城,万一有个意外失足,无人救援,很是麻烦。我是仗着年轻力壮,怀里揣着手机。不过电磁波也并非万能,在山谷中就没有信号了。  

登到三分之二高度时,木头台阶中止,写着:游人止步。

我觉得有点扫兴,看看时间才下午一点钟,还有兴致,继续向上攀登。从进来一直到登上山顶都没有遇见一个人,与香山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这里简直成了另一个世界。

城墙中间的路上长满了灌木,终于登上了这一个山的最高处。山头上秋风阵阵,南面相距不远的另一个山头,是更为险峻的城墙。往东面望去,是一片平原。更远处是一座山,据司机说叫做海驼山。

这一片虽然群山叠嶂,但是山体都比较缓和,并没有多少悬崖峭壁。否则要在上面修筑城墙是不太能的。

秋风一吹,我感到尿急了。环顾四周无人,就撒在城墙上了。望先人们恕我不敬。

下了山,到了山脚,终于看到了四五个男人结伴走来,他们的车子就停在山脚下路的尽头。一路往回走,走到闯王小道的时候,居然看见一个衣着破旧的老农民赶着一群绵羊在山谷吃草。此时草都已经干枯了,绵羊拉扯着干草。这个镜头好像一下子把这里的情景拉回到了明朝末年,这个老农民好像是从历史的镜头中走出来似的。  

我忽然来了雅兴,想舞文弄墨。我不懂词牌,但是又感到它很优美,有时候只有它能够表达心情。为了附庸风雅,我就找出来一首最熟悉的词来作模板,套出一首词来:  

《念奴乔·登长城怀古思今》  

京郊群峦,好屏障,更兼万里长城。只是谁料,难抵挡,闯王百万雄兵。民本乐业,失所流离,无处觅生计。同样生死,难免揭竿而起。  

世事今非昔比,人民共和国,几代生息,人丁兴旺,十三亿,天下堪称第一。改革开放,钱物日日长,道德人心,可曾修养?唯愿天佑我帮。  

13、参观长城博物馆  

登西拨子残长城花了两个小时,为了看长城博物馆,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入口处。相比于残长城冷冷清清的场面,这里就显得非常热闹了,游客很多,有好多外国游客,摊点也很多。实际上,要想真正了解长城的历史,最好还是看残长城的原貌。在门口的广场上看了一下示意图,有袁崇焕纪念馆,燕京书画社,抗日战争纪念馆,戚继光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

已经下午四点钟,从这里回到香山很远,我怕赶不上公交车,所以只能走马观花,对古籍也是一目十行浏览一下。  

长城博物馆的馆名是由江泽民题写的,里面的展厅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原件,四十年来有 120 个国家的 200 位元首登临八达岭长城。

进馆门厅的右侧,红色背景下引用了一段《孙文学说·知难行易》中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右侧蓝色背景下,书写的是美国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说法: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的两项特大人工工程,一是中国的长城,二是荷兰的围海大堤。这种说法到底是否真实还不知道,但是流传很广,现在在长城博物馆里也公然地写着。其实,根据前一段时间我从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个在美国的华人以确切无疑的理由认为:在太空和月球上看见中国的长城根本没有这回事。我还看到另外一篇文章,科学家找出来种种的证据认为:美国所谓的登月,其实是在实验室中虚构的,是冷战时期为了吓唬前苏联的需要。

世事如雾,真假难辨。  

中国封建时代有极其顽固的自封意识,历代许多帝王都修建过长城:楚、齐、魏、金、明、战国、秦、燕、汉、赵、北齐,秦始皇只是统一中原以后把长城连接起来而已。春秋战国起,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筑过长城,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总计长度达到十万里!

历代的长城都是断的,作为各国自己的防线,在内蒙、黑龙江与俄罗斯交界的地方有一大段。在河南、陕西这边又有两段,从朝鲜边上的山海关到新疆的库尔勒,这是长城的主体,但也是交错重叠的,并非单行线。从黑龙江到内蒙东部甚至有一条独立的自成体系的金代长城。封建时代,战争是平面的,人力的,长城确实能够起到防御的作用。如果从现代的眼光看来,其实起不了什么作用。  

馆中陈列着一些与长城有关的古籍影印件摘录或者片断。长城真可谓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贯穿着中国历史的很大部分。涉及的古籍很多,其中有很多是中学语文或者历史中曾经读到过的:  

《史记·赵世家》中提到:秦孝公的时候,商鞅为相;秦惠王二十二年,张仪为相。

《史记·张仪列传》中提到:秦武王不信任张仪。

《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事。燕国有秦开在匈奴作人质,得信于匈奴。后来荆轲刺秦王而改变了态势。李牧在的时候,匈奴不敢南下。蒙恬筑长城之事。蒙恬死后,边防渐乱,冒顿单于侵犯中原。后来汉大将卫青守边抗击匈奴。

《史记·大宛列传》中提到:西域有个楼兰小国。还提到汉朝遣女与西域通婚。

《礼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的一笑,而数次烽火戏诸侯之事。褒姒原来是个弃婴,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夫妇遂亡犇。后因请罪送她收养于宫中。看来注定是个败国女,此乃宿命也。

《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同世界,小康生活。原来小康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大同世界)向往,古来有之。  

其他还有很多很多的古籍提到长城的历史。  

《资治通鉴》,记着长城官员的任命;

《北齐书·文宣帝记》;

《南阳公孙府君墓志铭并序》;(拓片:唐贞元十四年)。

《周书·于翼传》;

《隋书·高祖记》;

《宋史·曹玮传》;

《金史·地理志》;

《洪武实录》中提到魏国公,中山武宁王徐达;

《汉书·张骞传》中提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

《前汉书》;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明史·食货志》

《宋史·食货志》

《元史·太祖本纪》,成吉思汗半身像;

《辽史·耶律休哥传》;

《汉书·匈奴传》;

《史记·匈奴传》;

《史记·楚世家》;

《史记·秦本纪》;

《明史·兵志三·边防》;

《明史·戚继光传》中提到:明朝万历腐败,戚继光离开蓟州;

《春秋》的影印片断。  

里面陈列的文物可真多!真可谓应有尽有:竹简书、麻布鞋、竹席、草垫、斧、箭头、瓦片等等,竟然还有小米、大麦种子,以及通行证,抹泥板,头盔,弓箭等等。

还有明朝时候的大炮,上面刻着:崇祯戊辰年兵信局铸造  捷胜飞空威雷安边某某神炮(某某两个字认不清楚)。

还有一些图画,有一张画的是闯王进京,还有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以及明英宗被宦官王振所误,遭土木堡之变,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一直流连到五点钟,眼看天快黑了,时间不早,只能匆匆离开博物馆,上了回程的车,还好门口就有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