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养  生  杂  谈

—— 浙工大讲课提纲第4篇:为学与为道,无为无不为。

周 文 建

 

上一堂课讲了《心经》,主题是如何让心做到虚无。

我用两分钟时间念一遍,你们默默回忆一下。背诵《心经》……

刚才我们在空无的境界转了一圈,知道了色界虚幻,心本无心。佛家的要求是:不起心,不动念。其所谓“起心即妄,动念则乖”。

我们知道了无心之本体,还应该知道生心之妙用。这才是空玄妙道,无中生妙有。关于无中生有,古人有个词叫“造化”,无中生有谓之造,有归于无谓之化。

 

下面这堂课教你们如何用这空灵出世的心态,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和俗务。

 

这堂课的题目是(写下):《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8章,整句话是这样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涉及到养生修道的方法和导向问题,所以先把它单独拿出来讲,以免造成误读和负面影响。有些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消极的,其实这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一种智慧,它的积极性要看后面无不为三个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略……)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为道日损而且损得越空越好以至于无为,是不是最好什么都别学了,整天就参禅打坐呢?不是的。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经世致用,就是学问要用来经营世事达到运用。我在上一课中也提到了:养生修道是一种实践的学问,是要具体去做的,这空玄妙道是有妙不可言的实际效用的。

如果我说让你们什么都别学,恐怕你们的校长书记就不会让我站在这里讲课了,甚至要把我当教唆犯报告官府了。

养生修道的目的,是怎样用东方的学问来开发自己的头脑和智慧,也就是要让大家身体更好、精神更充实、脑子更灵光、学习效率更高……

 

我在上一次讲课的时候提到过:人脑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它是宇宙中最复杂最精密的结构,其神经元数目几乎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如果全部都用起来,可以装得下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信息量。但是,现在一般人开发出来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不到,芸芸众生愚智贤不肖各种人等,差距就在这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我希望给你们上完这一学期的课,能让你们中的一些人的大脑开发到百分之十五。

如果你经过养生修道,能开发出百分之十五呢?那么学好功课对你来说就轻而易举小菜一碟了,如果能开发出百分之二十呢?那你就能成为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了……

我已经给你们讲了四堂课,你们从来不提问,你们真的听懂了吗?真的没有什么疑问吗?那么我来问你们两个问题:

第一课我说,养生重在养心神。然后我又提到老子的一句话:弱其志,强其骨。大家想一下:上面两句话有没有什么问题?一边说“养心神”,一边又说“弱其志”有没有矛盾?……

回答:不矛盾,我们要养的是自然、放松、随和、恬淡的心神,而不是坚强、刻意、主观、执着的心神。

上一堂课中,我讲到养心神的时候,再三强调要把脑子放空,脑子都空了所有的知识和记忆都没有了,那么这是否和你们现在学习知识相矛盾呢?

回答:不矛盾,放空了以后,学习和工作效率会更高,身心也会更轻松更健康。学习东方的智慧,经常需要理解空、无、虚、弱之类的思想。

那么,如果我们用这种空、无、虚、弱、退的原则和方法来养生,把身心都已经养得很好了以后干什么呢?是否无所事事、做个行尸走肉呢?

回答:不是的。空为容物,无中生有,虚可转实,弱能胜强。我们养好身心是为了更好地建功立业、济世度人,禅宗有句话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典故及解释……六祖惠能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当下大悟,他所悟到的就是生其心,所以他后来把禅宗发扬光大并开创了南宗一派。如果自己悟道了以后,自己隐居在山上不下来,禅宗把这叫做 “自了汉”,就是自己管自己过得好就行了,不管众生的痛苦。所以有句话叫“大隐在朝,中隐在市,小隐在野”。

儒家修养中有个很高的标准,叫“内圣外王”,(儒家最高的修养标准或境界)解释……王阳明(王守仁):明代大哲学家,浙江余姚人,继承陆九渊并开创了宋明理学中心学的一派,称为陆王心学(我们现在叫做主观唯心主义),他们认为:心外无物,我心即物,我心即宇宙。但是他的世俗事业也做得很好,早年做过很多地方官且政绩卓著,还曾经快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在南昌的叛乱,晚年开馆授课学生数千人。 这就是王阳明自己所谓“知行合一”,也是古人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身心道德方面的修养,立功就是世俗的功名事业,立言就是理论方面的建树。

这里插说两个小故事:

一,王阳明游金山寺的故事。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又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所以,要珍惜今生的缘分。

二、邵康节占花瓶的故事。说明:世事有定数,浮生空自忙。

养生要融合三家:佛家 = 0、道家 = 1、儒家 = 234、千、百、万。 

消除痛苦烦恼,要学佛家。佛家认为人生充满痛苦和烦恼,苦有八种:生(婴儿之生皆哭,佛祖之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杭州岳王庙里有这个塑像)、老、病、死(佛家超脱生死轮回,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指欲界、色界、五色界),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佛家认为造成痛苦烦恼的一个主要根源是欲望太多,所以要清心寡欲,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想要健康长寿,要学道家。佛祖肉身八十岁度灭,而且晚年多病。道家活到一百多岁身轻体健者很多,据说太极张三丰活了三百多岁呢!

建功立业,要学儒家。特别是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出将入相当大官的大多是孔孟之徒。

我们希望融合三家智慧,既无烦恼,又要健康,还要事业有成造福社会。

 

下面这部分内容在上一堂课中已经讲过,这里我再做进一步的解释:

所谓空灵……

空瓶子空菜篮子的比喻……

再比如手机短信,如果你的手机发件箱(SIM 卡空间所限)最多能存储一百条短信,那么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你不舍得删除旧的短信,那么当你的发了一百条短信后就无法再发了。

第二种,你不舍得删除旧的短信,于是每次要发新短信时先删掉一条旧的短信而保留其余的九十九条。

第三种,每次存满到一百条的时候把旧短信全部删除,然后重新开始发送和存储。

第四种,每次发完一条短信,马上就删除或清空发件箱。

我选择第四种。

 

电脑与人脑的比喻……内存与硬盘。

关于归零:硬盘读写头用完后总是在零柱头零扇面的零磁道上。

 

《易经·系辞上》: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无事则……有事则……

禅宗所谓“事来心现,事去心空”,当机则现、过后无踪。好比镜子照物:镜子如果每次照完一个事物都把影像留在里面,那么它照了几次以后就无法再清晰地照出物象了。

 

道家的守一,庄子说的环中,儒家的中庸(儒家最高的行处事原则或要求)……

 

既然空无才是宇宙真相,因此归零、放空、守无才是合乎“道”和“理”的。

 

用潜意识理论解释无为而无不为……

现在所谓的成功学很流行,中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因为在毛泽东计划经济的时代,宣扬集体主义,无所谓个人成功。西方社会早就有了,比如卡耐基的教育,我读过《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世界上最伟大的24堂课》,其实都是潜意识理论的运用。还有解梦也是潜意识理论的运用。

《易经》、《道德经》的思维也符合潜意识原理。

 

关键词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无为无不为。

修道不是不学习,而是开发头脑和智慧。

人脑的潜力。

养心神、弱其志有没有矛盾?

脑子放空、学习知识有没有矛盾?

空、无、虚、弱、退的智慧。

内圣外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空灵……

易经:无思无为,感而遂通。有事……无事……

禅宗:事来心现,事去心空。

电脑与人脑:内存与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