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坚持脱稿讲课?
周 文 建
受同学之托,这学期在浙工大开讲《养生杂谈》,断断续续去讲了七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两个课时)。从第一课开始我就要求自己:不用讲稿,不用PPT演示。
虽然自许“满腹经纶” 且“思如涌泉、口若悬河”,但是脱稿演讲一个半小时而且要讲得有条理有顺序有逻辑有主题有中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每次课前我还是会认真做个准备:查阅相关文献、核实一些悬疑,然后写一份大概的讲稿,一次课的讲稿有时四五千字有时七八千字,但是要求自己在讲课前看几遍并把它记在脑子里。
一个学期下来,其中除了讲“历代各家养生观”时偶尔看一下讲稿原文,其余课时全部不用讲稿,算是基本上做到了自己的要求。
为什么要脱稿讲课?
有一次偶然在电视上看到鲍鹏山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水浒,讲一句低头看一下台上的讲稿,看起来比官员们在开幕式上致辞还费劲,这是我看到的百家讲坛中最差劲的一次。
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作为一个学者,只是讲一个文学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出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居然需要对着讲稿看一句讲一句,而且是在央视百家讲坛这样的国内顶级平台上,未免太给中国学者丢脸了吧?你以为台下听众是小学生啊?这样的水平观众会买账吗?对照国学堂节目中的独立学者王东岳看看,鲍鹏山同志应该回炉去重新修炼几年文学常识和演讲口才吧?
所以我给自己规定:如果我讲课,无论对谁讲,坚持不用讲稿、也不用PPT演示(除非有些图表之类需要展示并对照着讲解)。因为现在的PPT也就是相当于以前的文字讲稿,无非是文字讲稿自己一个人看,PPT则让听众也看到你要讲的文字,听众看到文字那么自己阅读就是了,基本上不需要再讲,除非是图表之类的内容。对着PPT讲那太容易了。
因为现在资讯非常发达,尤其是网络搜索工具的出现,搜索、拷贝、编辑、拼凑一些内容其实很容易,但是如果内容没有系统性、逻辑性,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听众有必要浪费这个时间来听你讲吗?找个网吧或者窝在家里上网看看不是更省事吗?
作为公共的演讲平台,我们需要传播和讨论的是思想和观点,而且必须是正确的、优秀的思想和观点,而不是传递散碎的知识和传闻。
再则,我讲的是养生课,既然敢给大学生讲养生课,那你自己首先必须得真正懂养生啊!而养生这门学问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不是纯理论的课程,而是要自己实践和体验的,否则你说不出真正的、正确的感受来,比如说禅这种东西,本来都不容易用语言文字来言说,而必须亲自实践和体验的,如果没有实践和体验的感性认识,那更是不知从何说起了。也就是说,养生是一门需要有实修功夫的学问。
而养生实修不仅仅是身体保健和修养,也包括脑力和智慧的开发,如果一个演讲者真的具有养生实修的经历,那么讲课会比较生动;如果他真的有一定的境界和功夫,那么脑力和智慧肯定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那么其记忆力和思维水平肯定是超出常人的,讲课时不用讲稿这也是自然而然的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讲养生课对着讲稿念,这最多只是转述别人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你自己对于养生的理解和总结,我想学生们是肯定不会买账的,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对电脑和网络都很熟练,如果要做 PPT 的话也许他们能做得比你还好。
这就是我坚持不用讲稿的原因,实际上我也做到了,而且做得挺好挺轻松。如果一开始就放松要求用 PPT 或讲稿,那么心理和潜意识中会养成一种习惯性的依赖,好比电脑打字,一开始就要学会盲打,否则你可能永远也学不会或者不愿意学盲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