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西药降压的副作用

周 文 建

 

    去年下半年,有一次母亲主诉胸闷,我给她诊察结果是脉搏太慢(西医的名称是心动过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命门火衰,按此种判断和补命门之火为主要原则给她开了药。

    根据我的理解和看法,心脏的搏动问题包含三个方面的指征:一是搏动幅度(微)小,这对应于中医理论中的心阳虚;二是搏动(弱)无力,这对应于中医理论中的心气虚;三是速度(迟)慢,这对应于中医理论中的心火衰。也有可能两种或三种指征组合出现,中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是:心阳虚,补肾阳;心气虚,不脾肺之气(也可适当地直接补心气);命门火衰,补命门之火。

    母亲的问题在吃完药后就解决了,但是过了几个月,逐渐又出现了相同症状,诊察结果还是那样,我又如法炮制开了药方,吃了以后又好了。今年三月底,又出现了相同症状,按同样原则开了药方,吃完后又好了。

    虽然药到病除问题解决了,但是半年多时间内反复出现相同症状,这倒是引起了我的疑惑和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联想到母亲吃高血压药,已经持续了两年,显然问题出在这里,只能从降血压药上去找原因。那么,西药降血压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副作用呢?其中的机制如何呢?

    结合母亲这个病例的表现来看,我是这样想的:西医认为血管内压力太大,办法是舒张血管壁来达到降压的目的,但是降压药同时把心肌也给松弛了!因为心脏与血管相连,而西药无法辨认 哪个是心脏哪个是血管。

    所以,心脏搏动变得无力,随之也会出现搏动幅度变小,搏动速度变慢,因为微、迟、虚三种表象都是阴性,但是其所对应的三种原因阳、气、火却同属阳性,而且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西医只看到心脏这个器官的形态,一般的中医只看到功能三方面中的一两个。

    要想让西药避免这个副作用,除非这种西药有智能,它能区别和辨认哪些是血管壁细胞哪些是心肌细胞,但是凭现在的西药技术恐怕难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西药降血压虽然立竿见影而且成本也不高,但是其产生的副作用却只能用中药来纠正,具体地说:

    一是补气,恢复血管壁的张力和心脏的搏动力度;

    二是补火,调节和恢复心脏的搏动速度。

    三是补肾阳,调节和恢复心脏搏动的幅度。

    当然,降压药对心肌的这种松弛的副作用是逐渐的,是一种缓慢的毒性,而不像它对血管壁的松弛作用那样立马见效,否则那些吃西药降血压的人很快就吃死了。

    记得旅游卫视的国学堂节目中,有一期请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陆广莘,他就说过:吃西药降血压的人最终有两种死法:如果一直吃下去,那么中毒而死;如果中途停下来不吃,那么将会脑血管破裂而死。看来不是虚言。

    上次回来,看到母亲明显苍老,语言和思维和迟钝,手脚动作也明显不灵活。

    吃了这次给她开的药方后,除了胸闷等症状接触,语言思维明显恢复正常,手脚动作也恢复灵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