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部 分 病 案

 

 

周文建

 

古人把行医治病叫做“悬壶济世”。也就是说,腰间悬挂着一个葫芦,就可游走四方治病救人了。那么“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呢?很简单,做成小丸状的中成药。

疾病的诊断,也只需用眼看、手摸、鼻子闻、嘴巴问,都是自身携带的“人体仪器”,根本不象西医需要经过各种各样复杂的光、声、电等等仪器设备的种种检查化验。

中医的诊察设备和方法很简单,但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很复杂,它是用大脑进行处理的。而西医的诊察设备和方法很复杂,但是对信息的处理很简单机械,常用电脑来处理。

由于多年前母亲病危这一契机,本人也颇通“岐黄之术”,虽不敢自称“杏林高手”,由于本人对中医思想理论源头的《内经》和哲学基础的《易经》领悟较深,所以水平比起一般地区级医院的专业医生或者一般中医院校的研究生也许要高一个档次。因为只有真正地“深入”了,才能得心应手地“浅出”。有一句古话:医易同源。又说:不知易,无以为太医。古人说,非为良医,即为良相。日本历史上某个时期甚至规定:不知易者不可为相。

由于治好了母亲的危症,亲朋好友间经常会有人求医。这些找我治病的人可不是什么“好人”,而是“病急乱投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我的。因为他们一般先是经过多家(中西医)医院的专家治疗而不见效果,甚至经过了很多年治疗花费了很多钱。有的是明明自己感觉身体毛病很重,花费了几千元钱经过西医的全面检查,却说“指标正常,没病”—— 殊不知“气(功能)”的失调是无法用西医的仪器设备“看见的”。

因为以上原因,我收治的毛病五花八门,而且很多是比较复杂疑难的慢性病。一是我“艺高胆大,怀揣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也是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呀!从中医的思想和角度来看:

第一、中医本来就是把一个生命体有机地完整地看待,所以它是不分科的(全科),你有什么毛病就给你治什么毛病,甚至包括心理的、精神的毛病,中医也把它归入五脏六腑和七情六志的调理。它只看这个机体是否有病(整体失调),有病就需要治疗(调整)。

第二、从中医的角度说,有病就能治,一般来说没有不能治疗的毛病,除非是你自己水平不到家。当然,中医眼里也有无法再治的情况,那一般都是机体本身已经整体溃败,“朽木难雕”了。

我给母亲治病,是气功(教她)、针灸、中药三结合,分不同时期侧重不同手段。为了省事,我经常也教其他病人自己用气功方式调理,遗憾的是我教了很多人,除了母亲,竟然没有一个人学会,这恐怕与一个人的领悟能力有关。没有办法,我只好给他们动针动药。到后来在外面做生意,遇到亲朋好友的请求,身边又没有针和药,我经常会使用“空手道”,随便找一根筷子或者火柴头,给病人点穴位,一般也能立竿见影。因为,点穴位之前其实也一样通过望闻问切的诊察,从经络穴位的角度判断疾病的机关在哪个穴位,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刺激。

那一年我在乡下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收治的人也比较多,而且治愈率也颇高,大概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吧!给人治病的初期,给每个病人我都认真地写医案,不久两本信纸都写完了,积累了颇厚的一本。而且,我从一开始给人治病就没有使用过什么“成方验方”,都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临时组合,对症下药。其中有些方现在自己回想起来还觉得当时颇有灵感,有价值。后来由于重新忙于生计的奔波,医案药方都丢失了。

到后来有了电脑这种便捷的工具以后,特别是有了自己的网站以后,好几次想整理记录过去的那些医案,一直都没有时间。去年初定居杭州,终于结束奔波过上了稳定的隐居般的生活,深居简出,有时间整理一下思想,看看书。今天写这篇文章,也只能凭着记忆(丢三落四地整理一部分,放在自己的网站上(按顺序第 1 — 15 号)。

从第 16 号开始用电脑记录病历,所以保存得较为完整。

老实说,有很多上门求治的病人,都是吃了几副药后就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因为都是写在纸上的药方,疗效也是病人电话或口头反馈,懒得费时间去整理病案 ,放到这上面来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病案没有时间整理和上传。

另外,有很多病人没有反馈,我就无法整理和记录病历资料了,这样的人估计有三分之一多。

没有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有些病人不信任我的水平,我给他们开了药方后未曾服用。这也是他们自己无缘啊!

第二、有些病人吃了第一个药方就好了,这些人自然就不再反馈。

第三、有些病人服用后感觉不错,自己又按原方再次抓药后吃好了。

还有的开始有反馈,后来感觉好了,就不再继续反馈了。

未曾反馈的这些病历就不再详细分开了,全部集中为一个页面存放。

 

“坐 诊” 日 记  

周文建

      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凡是下面提到的病例,都隐去当事人的真实名字和相关联系信息,但是仅保留真实的事件。    

引 子:

      那天湖南郴州的一位先生打来电话,说是从网上看见我写的中医方面的文章,向我请教他自己身体方面的问题。聊完了他身体方面的事情以后,他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他想自学中医,应该怎么做?看哪些书?大概是因为自己十几年的“久病”,而且求治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想到自己学医。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好多自己久病成良医的,也有的是父母生病而立志学医(因为中国古代最讲究孝道),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医的。还有很多是家庭传承。

      我告诉他:自学中医,我认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一点个天赋和悟性。因为中医的基础是中国古典的阴阳五行思想,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哲学思想,不想西方科学那么具体而明确。当然,还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这是前提条件。

      第二、要系统地看过中医方面的书籍。这里我强调系统,是因为中医是“理、法、方、药”几个方面或者说步骤地结合运用,并不是看了某一本中药方面的书就能够开放治病的。一般来说,需要看的基础书有:《内经》,《基础》,《诊断》,《方剂》,《中药》,《针灸》等。如果要深入下去,还可以看一些比较深入的分科的书,比如,《伤寒》,《金匮》,《瘟病》,《内科》,《妇科》,《儿科》等。

      第三、要有一定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把理论与实践对照起来,也才能有感性的领会和进步。

      前面两条都比较容易做到:有天赋和悟性的人比较多,从理论上系统地看懂中医也不算难。而真正最难的是第三条:你没有实践的机会。因为你是自学的,没有人会找你看病,就算你主动免费地给人家开药,人家也未必敢吃你的药,因为没有人会拿自己的身体当作儿戏。这样,即使你身怀绝技,也只能“藏在深闺无人知”了,而这是一个最令人痛苦沉闷的阶段。所以,真正最难的是如何跨出这第一步,让人知道你是有真才实学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推销自己的“功夫”,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当然必须实事求是,而不是胡乱吹嘘,否则一旦病人摆在眼前你就露馅了。

      我现在差不多已经度过这个最痛苦的阶段了。因为最初的时候,我只是给家里人治疗。后来给邻居治疗,这个时候经常是我主动地上门去的。再后来是在做生意在外奔波的过程中随机随缘地给人治疗。如果仅从水平上来说,其实我在治好母亲的重病以后就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平了。但是我还是需要主动推销自己,即使这样,我给人家开出的药方中,还有一些是人家最终并没有去抓吃的,当然,去抓来吃的那些人几乎十个能治好九个,还有一个也是有效的。

      所以,我把上面这个阶段叫做“行医”,并为此写了一篇《悬壶经历》。

      定居杭州以后,一方面是我自己的事情和生意都比较忙,再也没有时间主动去摆弄那个业余事情;第二是我已经没有必要再主动去给人家治病了,经常会有人自己找上门来,因为这些年我在外面随缘随机治好了很多的病人,这些病人一传十,十传百已经把我的名声给传出去了,我已经从行医变成了“坐医”。而且即使人家想找上门来,也得看机会,来之前需要先打电话看看我在不在家,或者预约一下,因为我经常要出差。从水平上来说,现在的我与十年前初学中医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的我是“怀揣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其他本地一些求治者的普通杂病更不用说了,一般几服药就见效,一两个药方就吃好,包括妻子本人的例假肚子疼、她的同事的杂病,以及杭州及邻近县市的求治者等等。这些就懒得记录了。

     从现在开始,只要有时间,我会把给人治病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经历和病案作一个大概的记录,就叫做“坐医日记”吧!因为收治的人越来越多,绝大部分的病案不可能上传。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