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原理(即科学机制)
周 文 建
我们知道,西医检查身体和疾病,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设备和程序,或者经过各种各样的化验。而中医检查身体和疾病,就是“望闻问切”,其中“切”即俗称的“号脉、搭脉、诊脉”,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般的人对中医通过号脉就能诊断疾病感到很神奇,其实,即使中医本行业的人,也不是人人都会号脉,即使会号脉的中医,也不是人人都明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机制。
我是业余中医,对号脉有一定的研究,对现代科学也有基本的了解。这里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号脉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说明。
我们知道,在西医的观念里,脉搏就是心脏的搏动节律,当然这种搏动也有几个主要的参数。中医的“脉象”,与西医的“脉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医所谓的“脉象”,包含了五脏六腑(甚至整个身体)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所有信息!
那么,为什么仅仅手腕处的脉搏,就能体现出或者说探测到五脏六腑的所有信息呢?这里有一个现代科学的原理或者说依据,就是“全息原理”,即: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脉搏,都能体现或者说包含着全身的搏动信息,只不过手腕处的这个位置探测起来更方便而已。古人最初的诊脉,其实是在全身上、中、下脉搏明显的几处都要诊测的,比如在两侧额头、腮帮探测“天之气(也叫头角之气)”,在腹股沟、足背探测“地之气”,在手腕桡骨处探测“人之气”,后来才简化为单独探测手腕部脉搏,古人叫“独取寸口”,其实根据全息原理,“独取寸口”就足够获得全身的信息了。
打个比方说:一个由大大小小众多河流组成的水系,你在任何一条河流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感觉到水的流动。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地理上的河流水系有相似之处,在任何一处都能探测到全身的血液波动,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又有点不同:自然界的河流水系只是平稳流动,而人体血液的流动是阵动或者说波动的,就是俗称的“脉冲、脉动”。
那么,为什么在中医眼里,从这种波动能看出五脏六腑的信息呢?或者说,为什么这种血流的波动携带者五脏六腑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物理学中的波的原理(包括水波声波无线电波等等)来做比喻说明。
我们知道,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这种推动是一种有节律的波动(脉搏也叫做脉冲或者脉动),这其中心脏是波源,所以,从脉搏中能够探知心脏的搏动信息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容易理解的,西医的设备所能探测到的就是这种搏动。
那么,同样是手腕处的这种搏动,中医为什么能探测到五脏六腑的信息呢?
首先,这是理论和观念的不同所决定,西医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脉搏就是心脏推动血液循环引起的搏动,中医从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出发,认为脉搏对应着五脏六腑的信息。
毫无疑问!中医的理论和看法更深远更科学。我们知道,波粒二象性是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或者说原理 ,宇宙间万物具有物质性的同时都具有波动性,甚至巨大的天体在轨道上运行的同时也有小幅度的摆动即波动,微观世界的波动就更大了,电子甚至是一种几率波。即:宇宙万物都有波动,且万物的波动都有自身的固有频率。
人体也是物质构成的,既然如此,它也逃不出物质的基本规律,即:人体的每个部分也肯定都在波动。在这其中,心脏是波动最大最明显的。那么,除了心脏,其它的四脏六腑难道一点都不波动吗?显然不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其它的四脏六腑也都有自己的波动,只不过这种波动相对于心脏的跳动来说幅度小不明显。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五脏六腑都在波动,而且都有它自己的频率和特点。
考察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发现,它是全身的循环,其循环路径必然囊括了五脏六腑。
既然血液循环流经五脏六腑,而五脏六腑都在波动且有自己特定的频率,那么,从心脏出来的带着波动的血流,在流经五脏六腑时候,五脏六腑的波动频率必然也加载上去(这个过程在无线电学中叫做载波),然后才走到肢体末端,比如手腕处的寸口脉,那么,从寸口脉能够探知五脏六腑的信息,这就很好理解了。
这就是中医诊脉而知全身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