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第五节、四诊合参整体把握

 

诊断其实分为“诊”和“断”两个阶段。“诊”就是前面望闻问切是收集信息的阶段,这里的四诊合参才是“断”的阶段,即对前面四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依据第一章的基础理论做出综合的判断。

第一章中已经明确论述:中医理论是一种整体的理论,那么,诊断的时候也是一种整体的判断和把握,而不是具体某种症状或疾病。

所以,中医诊断学特别讲究“四诊合参”,特别要注意“合参”二字,就是要综合参考四诊所得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症状)要能相互印证,不能出现自相矛盾之处。比如实数之脉(切),一般舌苔黄燥而不会白润(望),小便量少色黄而不会清长(问),其呼吸声音粗重急迫而不会细弱无力(闻)等等。另一方面,四诊所得信息有时要相互补充才能完整,比如 左手脉略带滑涩(切),仅凭此无法做出判断,但是患者如果某处刺痛固定不移(问),且舌体有淤紫点(望),则可断定有淤血。

“合参”还应该体现在应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时,要做到各种理论灵活综合运用,所谓灵活,是指选择合适的某个理论进行辩证,所谓综合,是指从不同的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有些疾病症状比较简单明确,比如脉浮紧,头痛鼻塞,发热无汗,显然是外感风寒,那么可以单独用六经辩证。比如上腹胀闷,胃纳差,显然是脾胃气滞,则可以单独用三焦辨证。比如腰酸背痛,足弱膝软,二便无力,显然是(肝)肾虚,则可以单独用脏腑辨证。

但是,有些疾病比较复杂,尤其是一些内伤杂病,则需要多种理论综合分析。比如右肋胀痛,善太息,消化不良,从脏腑角度来说病在肝,从气机角度分析是肝气不畅,从五行理论角度分析还有木不疏土。有些内伤杂病可能是几种病复合,有时候甚至可能外感内伤同时存在,即原有内伤又得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