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离乡的思绪

旅欧之一·离金

 

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在金华混过,虽然这个美丽的江南小城留给我很多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和创伤,要走的时候才发现对她有那么一种说不清楚的感情。

当初在金华一中毕业后,迫于情势走上打工路,成了游击队、土八路,从南方的深圳珠海到北方的内蒙黑龙江一路漂泊,曾经站在中英街边看香港,也曾经坐在黑河的黑龙江边望俄罗斯。十多年的时间漂了二十多个城市,象自由的鸟又象有线的风筝,无论九十年代初落魄南粤,还是九十年代中期折翅关东,总能够魂归故里,调养一段时间后再出发。二十世纪初的这一次意外交通事故身心受伤最重,调养的时间也最长。

在金华休眠似的这漫长一年时间中,曾经许多次在街头漫步,想逃出当前的烦恼和浮躁的情绪,找回少年时代走在金华街头那种新奇单纯的感觉,给自己一些继续赖在金华的理由。但是短短十多年,金华市区的面貌已经大变了。原先金华市区比较小,走完一条街可能会遇上好几个熟人,空闲的时候几乎大街小巷都转过。当初她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朴素美丽的农家少女。世事沧桑,当年的小女孩长成漂亮成熟的大姑娘了,但是多了很多喧哗躁动。是否成熟总是要以失去一些天真为代价呢?这也许是无奈的。我自己也有一丝浮躁,二十年的经济乱世开始艰难地趋向正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根本改变,社会观念和精神心理却迷茫和混乱了,从影视文艺作品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想保持率真的个性已经不现实了,环境和经历迫使人成熟,但是成熟应该是柔韧还是刚强呢?我明白了真正的思想非常的博大复杂,不但说不清楚写不清楚,有时候连想清楚也不可能。绝望之下好几次折笔毁稿,无语沉默,甚至发誓永远不再碰纸笔。

曾经走过很多地方,自以为读过几本书,知道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但是找不到答案。是读书不够?还是走的地方不够多见识不够广?或者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真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恐怕都没有。

班里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赴欧美读博士,当初以为他们只是为了留学深造,我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比较深,我想:何必一定要去欧美?我以前没有机会去,现在不得已而去。出去的同学都在那边定居起来了,才感觉到欧美可能确实有令人不可小看的优越之处,否则何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国内的青年才俊都趋之若骛呢?我想不可能仅仅是物质条件方面的原因,社会文化软环境应该也是一个必然的原因。而且我一直认为,八九年的动乱是他们出走的一个外在原因。那时候中国刚刚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进入城市经济的改革,出现了很多难免的混乱和令人痛苦的社会现象,而他们正在大学求学的年龄,比较理想化,心理比较单纯脆弱,这次社会动乱刺伤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对政府产生了隔阂和成见。

妻子今年从中科院博士毕业,也跃跃着要去欧美留学,国内给她联系了好几个待遇不错的单位她也不动心。我有点生气:读书人就是崇洋媚外,人家到欧美去读博士还算有点理由,中科院是中国的最高学术机构,而且你已经是博士毕业,应该为国家人民建功立业了,以不负于国家人民的培养,而且眼下中国正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时候,在国内也应该大有可为。不料她的一句话就反驳得我无言以对:你不是最爱国最想建功立业吗?现在不也是迷茫无所作为吗?末了又反过来鼓动我:不如你也跟我出去读书拿个专业学位,学学人家的先进东西。

前年东北生意失利后回到金华,一年多来玩电脑,谈恋爱,做外贸,倒也有些乐趣。去年由于意外的交通事故,打乱了计划,中断了业务,经历一年的心理震荡 、反思和调整,有一点已经是明确而无奈:需要一个新环境来忘掉旧伤痛,激发生命力。而且一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束缚,没有领略和比较其他文化的长短,确实也想出去感受一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究竟有什么优点。

其实我是个土八路,社会上瞎混这么多年,哪里还有耐心去读书拿学位?妻子要拉我去伴读,我也没有更好的理由反对,知己知彼,多长见识总是没错的,就当作给祝英台当书童吧。再则,中国加入WTO后,正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开发热潮,出去交一些朋友,如果能够鼓动他们来投资,给家乡拉一些项目,促进双方经贸、文化交往,也是好事情。不过我对她约法一章:欧洲不是狗,我也不想做肉包子,要有去有回。

也许去时豪情万丈,归来是空空的行囊。

9·11 以后美国的大门已经关得只留下一条缝,只能退而求其次往欧洲。欧洲和美国,其实欧洲的文明和历史更悠久一些,国际事务中的表现也比较理性。美国的文明和建国历史比较短,由于历史机遇好发展得很快,因此他在国际事务中给人的形象是个暴发户,到处指手画脚,横行霸道。美国文化可能比较单一,欧洲文化品种比较丰富。

我虽然思想观念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其实并没有系统广泛地研究过中国思想文化,这是一个遗憾。赴欧洲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等待签证,这段时间决定到京城去混,感受一下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气氛。

去年底在北大听了两个讲座,一个是关于哲学和艺术,一个是关于中国与WTO的。主讲的两个教授都是中年以上的女性,听她们讲课过程中的口气,好像都游历过欧美国家。可能欧美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只是没有必要自卑和媚外。我不崇洋,比较认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对西方现代实用科技的凶猛感到很无奈,甚至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二十五万字的书,用了一个地道中国文化韵味的书名《太极宇宙论》,还插了三十几幅图片,来证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西方现代科技的指导和统领作用。有时候中等文化的土八路反而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信和傲气。但是无论如何,中国近代确实是落后于世界了,这是不可以主观情感来代替的客观事实。

我是个比较怀旧的人,世界实在变化发展太快,翻天覆地的现象就发生在身边,让人有些紧迫甚至慌乱。尤其是遭遇交通事故的一年多来,感觉自己心态上老气横秋,对时代有一种近乎恐惧的紧迫感。这次在妻子的督促下终于下决心抛下家乡的所有烦恼纷争和身外之物,只带着一个脑袋两只手漂泊天涯,其实是挑战自己,想看看自己到底还有多少生存能力,有没有被世界和社会抛弃到圈外。与国外的同学谈到这种想法,在美国多年的张君说我其实还带着许多梦去欧洲,又告诫我不能再象小青年天马行空,毕竟结了婚,要多为妻子考虑。现在国内的婚恋观念反而开始混乱开放,他在美国却能有这样的婚姻观,看来青少年时代深入到骨子里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容易改变的。有梦也是好事,人生有梦不觉寒呀!

将要长期远离故乡,心情总是比较留恋,特别是金华一中读书时的同学有很多在金华工作,中学时的情感比较纯洁率真,没有功利因素。当时金华的很多精英学生在金华一中读书,有些同学很有才干,现在成了所在单位的骨干。想起那时的痛苦又难忘的时光,思绪翻飞,胡乱涂了一首小诗:

青春作学费,抛洒不曾悔。漂泊十数年,终觉虚名累。

时事来如潮,迷茫又浮躁。真理若可追,何惧到海角!

 

在中科院植物所,与妻子的一些朋友座谈,他们都是博士硕士,就我一个土八路,不免有些心虚。谈及时弊,博士硕士们颇有一些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几位女博士倒是不太关心时政,只谈一些有趣的日常琐事,而且说笑天真纯洁。这些高学历的博士们给我的感觉是:男博士天真,女博士可爱。这可能是成年人中一个比较纯洁有思想活力的群体,与他们在一起比在官场和生意场轻松得多,也许能多活好几年。从他们的言谈中唯一感觉到有点沉重的是学业,我想不到他们这些已经寒窗二十年的学子,也难逃中国考试制度余孽的困扰。女博士的床头看不到书本,只有一些中学女生惯常爱玩的小玩艺,诸如巴比娃娃,玩具狗熊等。男博士的床头都堆着书,大都是专业书,也有一些其他类别的书,思想类的书比较多。在某个男博士的床头,看到一本何新写宗教哲学观点的书。我浏览了一遍,这个人的前期经历比较艰难复杂,中期在中国学术界很耀眼又很有争议,晚期开始隐匿。这个人的学问也比较了得,我比较赞赏,他也是个土八路,浙江温州人。浙江近代历史上英才辈出,当前社会科学领域,何新的学问应该比较深刻现实的,他能不受权威和常规的束缚,立足国情和现实而不崇洋媚外,却又广泛涉猎和研究西方的学问,这尤其难得。这个土八路还会舞诗弄词,他在某个时期处于艰难困苦的经历中,竟然还写了一首豪气万丈的词,这应该得益于他对宇宙自然、生命本质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我颇受感慨,确实,人生的苦难可能占百分之九十九,也许有那么百分之一的所谓快乐。但是,艰难困苦其实是正常的,而且是无形的不可替代的真学问和财富。这里,拿何先生的这首“沁园春”词来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尾:

浪迹云踪,天涯漂泊,四海为家。挥塞外霜雪,燕山云月,瀛海夜渡,岑岛观霞。风雨消磨,艰辛历炼,笑度青春好年华。凭栏处,看无边碧浪,来去淘沙。

而今整装又发,不吃苦毕竟志难达,逞英雄怀抱,驰骋宇宙,人生百岁,漫作虚花。往事轻弹,无限来者,更向高峰迈步伐。莫等闲,把辞章填过,再作搏杀。